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徐海云:日本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 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分类:环联生态 > 专家专栏    发布时间:2017年4月26日 10:56    作者:徐海云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学习日本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处理,我们可以有哪些借鉴呢。

1)日本城市将厨馀垃圾列为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而对于乡村则鼓励厨馀垃圾单独收集进行分类利用,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实践的经验。日本城市将厨馀单独收集更多是出于卫生考量,也是为了鼓励居民降低厨馀垃圾水分。日本城市也曾搞过厨馀垃圾单独收集(见下图),但最终搞不下去。台湾一些地方如台北搞了厨馀垃圾单独收集,厨馀垃圾单独收集还分为两种养猪厨馀和堆肥厨馀,厨馀养猪是农业社会的事,现代都市是不适宜的,全世界也只有台湾出现这种奇葩的事,厨馀堆肥技术上可以的,可你到台湾却找不到有规模的堆肥厂,厨馀到那里去了,台湾人自己心里清楚,但不明说,却来忽悠大陆,大陆还有很多人信以为真。不管怎么说,没有人要的东西就要去垃圾场(厂),这是千百年来的常识。


2)国内常常传颂这样的说法,感叹日本分类如何细致甚至极致。比如说PET塑料瓶,扔之前需要喝光、去掉瓶盖,撕掉标签、踩扁瓶子。这样的行为不仅值得敬仰,当然也值得学习。但需要思考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分类收集,还是为了资源回收利用?日本是比中国资源短缺的国家,日本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我们想当然地会认为日本回收的塑料瓶应该作为替代石油原料进行回收利用,可事实日本回收这些废塑料主要是为了出口,而且主要是出口到中国。从经济角度分析,日本投放PET塑料瓶的行为,这是为了降低废PET加工成本,出口到中国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日本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2000年日本PET塑料瓶的回收成本是800多美元每吨,而到了2008年前后,这一回收成本降到10多美元每吨,这恐怕就是撕掉塑料瓶标签的贡献。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分类收集、环保意识,不如说日本的民族意识或集体意识更确切。

下图:日本废塑料出口(红色部分))



上图:日本塑料PET回收量及回收成本变化

3)国内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日本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量大幅度下降是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做得好。根据日本环境部发布的建设循环型型社会白皮书(technologies to support a 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development of 3R and waste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日本环境部, 2007),日本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恶英年排放量由5000ngTEQ(1997年)下降到71 ngTEQ(2003年)、52 ngTEQ(2007年),分别下降98%、99%。日本环境部总结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执行严格的标准、淘汰或关停不达标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保障生活垃圾在800度以上稳定燃烧,烟气快速冷却以及烟气处理。要保障生活垃圾在800度以上稳定燃烧,工艺技术上要实现连续稳定焚烧,就要采用有规模的炉排炉;要使烟气快速冷却到300度以下(也就是避开所谓二恶英再合成的温度区间),采用余热锅炉即可以实现快速冷却,这对于有规模生活垃圾焚烧厂是自然的事。至于烟气处理包括袋式除尘、酸性气体洗涤、活性炭吸附、催化脱硝这些技术工艺是保障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达标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总之,是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日本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大幅度减少。1997年到2007年日本焚烧的生活垃圾无论是成分还是量都没有明显变化,所谓生活垃圾分类使二恶英大幅度下降完全是一些国人的臆想。


上图:日本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量变化(来源:日本环境部)

4)日本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下降不是因为垃圾分类,而是改变消费模式。1997年到2007年是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面实施的1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1997年11%提高到2007年20.3%,但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并没有明显下降,1997年到2000年期间还有所增长,2000年达到最高值,2000年后开始有所下降,由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132千克下降到0.90千克(2014年),巧合的是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法正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有关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要求明确要改变消费模式,即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见下图),明确提出抑制消费,减轻环境负荷;换句话说,减少消费才是减少社会垃圾产生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要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宏观上就需要抑制消费,我们从思想上、心底里、现实条件中准备好了吗!想起一次会议上,来自欧洲的专家讲,现代的绿色城市标志是居民出行骑自行车;我与他们说,按照这样的条件,在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许多城市都满足这样的条件,但显然这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如今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提倡自行车出行符合这样的理念当然是正确的,但他们是在家家有车甚至人人有车的基础上鼓励少开车、多用自行车出行;如今我国正在迈入小汽车时代,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病”特征,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对一个还没有开个车正在梦想拥有自己小汽车的人,去宣导少开车、不开车,为了绿色与低碳,他不认为这样的宣导是“有病”,也会认为是可笑的。经历改变行为,释迦摩尼曾经是印度王子,在金钱、美女都有充分体会才去普度众生。我们大多数人还奔跑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虽然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但他们通过各类影视告诉大众,什么是有钱人,有钱人吃剩了就扔,不会放在冰箱里;就是一些声称注重环保的名人代言环保广告也公开呼吁喝小瓶装的瓶装水(为了减少浪费为未喝完的水,忘记了忽略了把未喝完的水带着继续喝),这与发达国家为减少包装垃圾提倡喝大瓶装的瓶装水截然相反。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想尽办法诱导消费仍然是主旋律,耳边又响起央视“小罐茶”的广告……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