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虽然目前没有被列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际上具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特征。
目前,我国环卫人员与服务人口的配置比例为30-40人/万人服务人口。按照14亿人口估算,需要520万人,还不包括废品收集、利用人员,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发达国家环卫人员与服务人口的配置比例为12-18人/万人服务人口(包含废品收集利用人员)。
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环卫人员配置是发达国家的1.5倍,而我国环卫人员收入仅是发达国家的1/10甚至是1/20。
徐海云总工呼吁,环卫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环卫工人的状况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关爱环卫工人,提高基层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才能推动环卫行业的发展。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居住用地公共厕所设置密度宜为3-5座/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设置密度宜为4-11座/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绿地设置密度宜为5-6座/平房公里;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设置密度为1-2座/平方公里。
2020年,我国公共厕所配置数量为每万人3.07座,单位建成区面积2.7座/平方公里。上述数据均包含附属式公共厕所,若不考虑附属式公厕,我国公厕配置则很难达到标准要求。
2001-2020年我国公共厕所数量
而发达国家特别是以欧洲为代表,中心城市公厕配置数量为每万人1-2座,单位面积公厕数量多低于1座,配置数量低于我国提出的标准要求。
徐海云总工表示:国内标准要求较高,源于最初北京制定相关标准时,很多平房区居民家里没有独立厕所,所以公厕的需求量大,配置数量高。
印度目前的情景也与之类似,2022年7月28日在《环球时报》发布的一篇文章,报道称“直到2013年,近一半的印度人仍然露天上厕所。由于缺乏化粪池、水和清洁用品,病原体迅速蔓延并导致严重疾病。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发动的’清洁印度运动’修建了约1亿个公厕”。
现在我国已经度过了与印度类似的发展阶段,要向发达国家学习,随着家庭厕所配置的完备,逐步降低公共厕所的配置数量要求。
关于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目前国内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还未形成共识。
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垃圾应该小规模分散处理。徐海云总工认为,农村垃圾中能够资源化利用的部分可以就地利用,而不能资源化的部分难以就地处理。现阶段国内建设了数以万计的小焚烧炉,但无论是热解技术还是气化工艺,实践证明还存在许多问题,未形成成熟、可推广的经验,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垃圾处理应该“回到过去”,实现“零废弃”。徐海云总工表示,这只是美好的愿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消费升级阶段”,衣食住行相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回到过去”是枉然,即使在偏远的地区也要享受现代生活,享受现代生活就必须要将产生的垃圾现代化处理。
那么,偏远地区的农村垃圾究竟要怎么处理?徐海云总工提出,需要改变现有的垃圾收运体系,用打包暂存代替转运。偏远地区垃圾收运成本很高,参考中国台湾、欧洲的一些地区的经验,不需要新建就地处理设施,而是在乡、镇地区把垃圾打包暂存,一段时间后统一运输,在县(市)级层面集中处理。再联系到现在的热点问题“双碳”,垃圾集中处理可以使得热能有效回收利用,而小型焚烧炉难以实现热能回收利用,这也和时代的发展相背离。因此,“用打包代替暂存”的做法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生活垃圾焚烧为我们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减排做了很大的贡献,可以称得上“减排劳模”。然而焚烧发电厂的减碳效果是相对的,主要体现在跟填埋处理相比。从绝对排放来看,生活垃圾中含有的塑料等组分是化石来源碳构成的,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直接排放,垃圾焚烧厂是增加碳排放的。
今年6月,欧洲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通过了关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修订的报告,提出将城市垃圾焚烧装置自2026年起纳入碳交易,未来欧盟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将要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
因此徐海云总工认为,我们无法寄希望于垃圾焚烧厂通过减排效果来获取收益,这是不现实的。
近几年,生活垃圾焚烧补贴逐步“退坡”。徐海云总工提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属于现代服务业,一般来说,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就应当付钱,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平服务,消费者付费水平也应该相应提高。
关于计量收费,徐海云总工指出发达国家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大多适用于低密度居住区以及自家垃圾桶,美国实行计量收费的社区不到50%。高密度公寓式住宅如韩国和中国台北采用专用垃圾袋计费。而我国城市居民大多公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收费缺少有效计量载体,计量收费成本高,这其中根本的问题还是收入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国内垃圾处理如何收费、收费多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最后,徐海云总工对环卫行业市场空间进行了预测,他说,如果大陆人均环卫投入300元人民币,环卫市场年度费用就达4200亿人民币。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预测,但体现了环卫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棘手的问题与观点不同的争议,需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进一步通过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