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助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港城环境推动城乡环境质再升

分类:环联生态 > 论坛沙龙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8日 18:13    作者:中国环联    文章来源:


为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奋力开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局面。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干净整洁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近年来,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提升城乡环境品质。通过创新运行服务机制,江阴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属的江阴临港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当地企业共同合资成立“江苏港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临港经济开发区环卫一体化及环境综合治理服务。

 

 

 

按照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建设目标,港城环境以“三聚焦、三强化”为抓手,助力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打造品质之城、推动乡村振兴,“绣”出城乡环境新面貌的新路径,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贡献力量。

 

一、聚焦全域美丽,强化精细运营“一盘棋”

 

为进一步提升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质量,港城环境秉持“服务全局”的工作理念,突出精细化运营管理,实现“一盘棋”运作。

 

通过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港城环境突破传统模式下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将道路保洁、公厕保洁、垃圾收转处全流程、垃圾分类、易腐垃圾收运、绿化养护、农村保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吸污净化、一般工业固废治理等内容多维度整合,实现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服务一体化。

 

 

 

 

在夏港、申港、利港街道,港城环境推行精细化道路保洁,“洒水车+洗扫车+抑尘车+人工保洁”四位一体作业模式让城市更“精致”;针对公厕保洁提档升级,公厕外卫生清理、厕内及时保洁、定期消杀、设备维护、人员考核,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彰显民生保障;“多措并举”完善收运处理体系,“专车专用+专线专运+全域覆盖+全品类收运+规范吸污+严格收运标准”让垃圾“出路”更科学;高标准规划建设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断增点扩面,助力临港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持续发展;根据“源头管控精细化、收运过程专业化、处置能力匹配化、存量清零动态化、高压严管常态化”原则,全面铺开“互联网+集中处置”工业固废处置工作,完善一般工业固废闭环治理。

 


 

在农村,港城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持路面清扫、河道保洁、垃圾清运、卫生死角整治一体推进。每年开展若干次人居环境整治,集中人力物力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倾乱倒等问题,并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机制,避免问题反弹,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聚焦规范体系,强化服务坚实“后盾”

 

城乡环境卫生运营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统筹众多人员、车辆、设施、事件、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工作,因此,从机制、人员、考核等方面着力,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作业规范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体系等来提升服务效能十分必要。


 

通过环卫运行机制变革,港城环境对环卫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严格考核管理,形成常态化、科学化运行管理机制。“一体化”服务模式下,港城环境严格用人、用车制度,秉持“严谨、高效、全面”的作业标准,定期对环卫工人、驾驶员等工作人员加强作业规范培训,明确作业流程、规范操作标准、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所有人员在清扫、驾驶车辆、收运等多个场合作业的高效化、标准化、安全化。

 

三、聚焦智慧管理,强化全域环境“数治”

 

在城乡环境综合运营管理方面,港城环境不断夯实环境治理“软实力”,通过建立智慧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强化全域环境“数治”能力。

 

 

 

智慧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环卫作业科学规划、作业过程实时监管、作业管理智能调度、作业结果科学评价,确保环卫服务更及时、更高效。在固废综合管控方面,智慧平台发挥数字化监管效能,实时掌控工业固废产生的数量、种类、贮存与去向信息,实现工业固废“数治化”。

 


 

未来,港城环境将进一步巩固全域环境“数治模式”,推动实现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智慧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精细化和科技化迈进,用科技力量擦亮城市环境底色。

 

 

 

“三聚焦、三强化”为抓手,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全面提升城乡环卫服务水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市场化运营,聚焦全域美丽、规范体系、智慧管理,港城环境强化精细运营“一盘棋”,强化服务坚实“后盾”,强化全域环境“数治”,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质量,真正做到环境和谐、路面干净、河岸整洁、绿地清洁、村容村貌整洁,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助力无锡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