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守护江阴临港环卫靓丽名片,港城环境精细运营“有新招”

分类:环联生态 > 论坛沙龙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9日 9:40    作者:中国环联    文章来源:

守护江阴临港环卫靓丽名片,港城环境精细运营“有新招”

 

——————

 

“城,所以盛民也”。无论是展示城市“面子”的宽阔大街,还是彰显城市“里子”的背街小巷,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是每位市民共同的向往。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打破旧有体制机制束缚,不断探索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精细化、综合化、智慧化,走出了一条“政企合营”、“一体统揽”、“全域数治”的新路子,城市既长“面子”又靓“里子”

 

 

 

(一)“政企合营”,提升效能

 

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的“重头戏”。过去,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市容环卫等工作是城管及环卫部门“管干一体”,容易出现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不高、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很难做好市政环卫公共服务,导致一切责任都是政府的。

 

 

 

为了打破旧模式,临港经济开发区创新环卫运行机制,江阴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属的江阴临港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当地企业共同合资成立“江苏港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临港经济开发区环卫一体化及环境综合治理服务。

 

引入社会资本及其管理机制,一方面符合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政策导向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市政环卫管理体系和考核方式的转变,提升环卫效能。

通过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对原有市政环卫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实现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实现管干分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同时,采用专业化环卫企业先进的技术、经验与管理模式,可以全面快速提升临港经济开发区环卫行业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如今,通过环卫运行机制变革,港城环境对环卫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标准管理、精耕细作,形成了常态化、科学化运行管理机制。

 

 

 

(二)“一体”统揽,服务全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构建从源头到终端治理的纵向产业链,形成覆盖市政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等)、工业固废等覆盖全污染源的横向协同一体化产业链,提供固废处置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能力,将是主要发展趋势。

 

港城环境区别于传统的环卫作业项目,高效创新并因地制宜地构建特色大环卫模式,聚焦环卫服务和固废治理服务一体化,除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维护等环卫服务内容外,还包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吸污净化、一般工业固废收集打包等;在全新机制框架下,实现了环卫一体化服务与一般工业固废综合治理“两翼齐飞”。

 

 

 

通过“一体统揽、服务全局的工作思路,港城环境探索出了区域协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路子,强化区域环卫与固废处理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互动性、协同性,实现了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环卫清扫保洁一体化、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的常态化,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一般工业固废等大分流收运体系,企业化专业化清扫收运效率高、居民反馈好,切实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了城市品质。

 

 

 

(三)全域“数治”,精准高效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卫一体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环卫服务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环卫工作向“智慧化”升级,使城市环境卫生各项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智能、高效和规范。

 

 

 

基于“全域环境智能化”目标,港城环境强化数字赋能,将临港经济开发区整个环卫服务范围内的管理节点通过互联和物联的方式进行连接,打造覆盖基建管理、环卫作业、垃圾收运、一般工业固废治理等所有业务环节全方位监管的“智慧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环卫服务信息的共享和环卫服务资源的统一调配,充分发挥信息化管控平台的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环卫作业实时监管、可视调度,还将业务变成数据信息,实现找出深层次的问题综合分析,使得考核更加科学化,为作业经费计算提供了可靠可信的依据,逐渐成为日常管理和决策“智慧大脑”。未来,港城环境将进一步完善升级系统,让环卫作业更符合科学标准,让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布局更为合理,赋能城市发展,开创城市环境面貌新局面。

 

————

 

 

 

“政企合营”,提升效能;“一体”统揽,服务全局;全域“数治”,精准高效。在港城环境的精细运营之下,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探索出了一条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环卫管理服务新路子,有效地改善了市容环境,提高了工作实效,带来了城市管理新气象,使环卫管理服务事业走上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