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清华大学刘建国教授:你怎样,中国的垃圾分类便怎样!

分类:环联生态 > 专家专栏    发布时间:2018年8月2日 10:49    作者:中国环联    文章来源:

近日,在深圳垃圾分类大讲堂上,针对市民提出的“先分后混”疑虑,以及市民如何参与垃圾分类的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指出,垃圾分类“知易行难”,政府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尊重客观规律。在起步阶段,完善后端分类处理设施,这样才能避免分类投放变成“作秀”,发展阶段提高前端的垃圾投放准确率,让处理设施发挥效益,最终达到前后端通畅衔接的成熟阶段。

来源:深圳垃圾分类

深圳商报记者:我知道您是垃圾的分类这一方面的专家,有很多市民说,前端垃圾分类投放了,但是环卫车一来又混合了,您有什么建议?


刘建国:垃圾分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完整链条,由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及受政府委托提供服务的企业责任。

在垃圾分类推行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缺乏现代化、多样化的分类处理设施,决定了前端点缀式的分类投放徒具形式,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没有意义,“先分后混”不可避免。

在垃圾分类推行发展阶段,现代化、多样化的分类处理设施逐步建成,但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尚未养成分类投放习惯,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性较低,整体而言分类垃圾桶中实际上还是品质略有差异的混合垃圾,导致分类处理设施难以正常运行,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经济与社会成本过高,再加上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尽管“先分后混”需要努力避免,但有时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这时候,大家要各尽其责,相向而行,而不要相互抱怨,相互推诿。

垃圾是我们产生的,分类投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排放垃圾在先,政府及企业收运处理在后,我们先尽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督促政府和企业做好分类收运和处理。我们分类投放是举手之劳,想做马上就可以做到,而分类收运及处理设施建设与完善则需要一定周期。我们分了,自己心安理得,还可带动他人,逐步习惯成自然,同时至少也可以给废品回收人员带来一些便利。如果我们一味指责先分后混伤害分类积极性,从而不去履行责任参与分类投放,就进入了死循环。

反过来,如果我们明白垃圾分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做垃圾分类不是为了政府,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不会因他人的或政府的问题而惩罚我们自己,仍然会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参与分类的人越来越多,分类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样就避免了进入死循环,能够尽快形成良性发展链条。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很多人连垃圾投放入桶都做不到,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参与垃圾分类,回答十有八九都是我分类,环卫车辆来又给混着拉走了,所以分类没意义,我不愿意分,“先分后混”就这样成了不愿意参与分类的人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中国社会很多问题无解,原因就在于容易陷入死循环:你怎样,中国的垃圾分类便怎样。


深圳特区的记者:您刚刚上面讲的时候讲到市民培养文明习惯,您觉得现在对于市民怎么样真正的去参与垃圾分类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刘建国:首先要意识到垃圾分类投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然后重点是要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按照各地的分类要求分类投放,并且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习惯成自然。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持之以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钉钉子的精神参与垃圾分类,就一定能够见证我国垃圾分类的成功。

另外,特别想对居民强调一点,大家扔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之前最好尽可能将水沥干,越干越好。垃圾含水率降低了,重量自然就减少了,品质自然也提升了,后续处理过程的资源能源回收效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垃圾减量和提质意义重大。厨余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方,投放厨余垃圾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塑料袋(垃圾袋)中的厨余垃圾倒进厨余垃圾桶,再把袋子扔进其他垃圾桶内。

垃圾种类较多,有时候难免搞不清楚某种垃圾属于哪个种类。我们明确知道某种垃圾属于哪个种类,就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如果我们暂时搞不清楚某种垃圾属于哪个种类,可以先按其他垃圾对待,投到其他垃圾桶中,优先保证我们分出的分类垃圾的高纯度、高品质。其他垃圾本来就是混合垃圾,出路是容错性很强的焚烧厂或填埋场,“杂质”的影响并不大。


来源:中国环联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