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还有哪些人大代表的环保建议是你不知道的?再来一拨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1日 15:19    作者: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圆满闭幕,生态资本论再为大家整理一拨全国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提出的有关生态环保的建议,涉及海绵城市、环评、治水、生物质发电、第三方治理等。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

建议出台脱硫废水零排放强制性治理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推动环境保护。2014年开始,我国火力发电厂逐步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推出“最严苛”的大气标准。目前东部大部分电厂已完成改造,治理雾霾效果明显。

然而,孙维发现,我国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基本没有经过深度处理,很多直接排放到灰场,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造成巨大危害。

当前,燃煤火电厂是我国工业用水的大户,其用水量和排水量十分巨大。截止2017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共计17.77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1亿千瓦,每年产生的脱硫废水在1亿吨左右。

孙维表示,火电厂脱硫废水是近十多年来湿法脱硫带来的新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电厂采用了湿法脱硫技术,因此会产生脱硫废水。脱硫废水水质具有成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腐蚀性强等特点,比较难处理。

在通过对神华国能天津大港4X300MW发电机组、国电汉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1000MW发电机组等电厂进行深入调研后,孙维发现目前我国已有多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如浓缩+蒸发结晶法、烟气蒸发处理法、余热闪蒸自结晶法等,基本都可以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其中余热闪蒸自结晶零排放技术路线优势明显,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而且系统简洁、占地小、投资少、运营成本低、运行可靠、可维护性好。

为此,孙维建议,由国家环保管理部门出台全国性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强制性治理政策及完成时间表,完善脱硫废水零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工艺技术力求做到无二次污染、节能、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大力推进脱硫废水第三方治理,提高脱硫废水设施的运营效果,以及加大对脱硫废水排污的监管力度,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其停止生产,通过多措并举来加强燃煤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

建立全国统一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化系统

方燕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在评价指标、办法、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指标过多、部分评价指标不适用、重复等,同时全国评价标准不统一,影响全国统一市场的应用,当前联合激励与惩戒方式应用也不够精准。

她举例,当前企业环保信用应用时只考虑了信用级别,比如限制贷款,但对于企业愿意投融资来改善环保工作没有提及是否应该提倡有条件的支持。例如,如果企业做出公开整改承诺,并允许社会组织及公众监督,是否鼓励提供限定性贷款。

方燕建议,增强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提升企业环保信用制度立法层次,强化环保信用立法的法律责任体系,建立全国统一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化系统。

可以借鉴排污许可证的运作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化系统,避免各地再重复投入建立各种各样的信用评价系统,进而借助此系统统一全国企业环保信用的评价标准,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外实时发布企业环保信用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遂宁市市长杨自力

海绵城市建设应因地施策

“遂宁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面积是25.8平方公里,仅占2020年规划建成面积118平方公里的22%,刚过20%的目标,建设进度还需要加快推进。”杨自力代表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制于理念引导不够、推动力度不够和地方财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

2015年以来,遂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为全国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城市内涝治理、生态修复以及组织体系、技术创新、海绵管控、资本投入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推动了遂宁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通过加快顶层设计,尽早制定国家层面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和规划,支持各地出台地方性标准和规划,实现因地施策。此外,通过明确建设模式、逐级压实海绵城市建设责任,并将相关规范纳入国家对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确保全国如期完成2020年及2030年建设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阜阳市委主委、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程师吴永利

推广农村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建议

新时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国家列为优先发展目标和任务。农林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的处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低碳用能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刚性需求。

“生物质发电不仅是一项能源工程,更是一项环保工程和民生工程,这也是国家补齐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吴永利表示。

建议环保部门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农林废弃残余物田间地头管理,严禁露天焚烧;加强垃圾、污泥填埋监管,加大对不达标垃圾、污泥填埋的处罚力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填埋场,加大力度引导填埋垃圾、污泥用于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代表

河长湖长发力治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陈杰代表认为,江河湖泊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当前新老水问题交织,集中体现在河湖水域萎缩、水体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一些地方对河湖重开发轻保护,重治标轻治本,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河湖不堪重负。破解这一难题,突破口是开展生态河湖建设,着力点是有效发挥河长制、湖长制的作用。

陈杰建议,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统领,推进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在流域大力实施水系沟通、调水引流工程;在湖泊大力实施退圩还湖、生态清淤工程;在城市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活水畅流工程;在农村大力实施河道疏浚、沟塘整治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是安徽科达洁能总裁、江苏科行环保董事长

第三方治理还需扶上马送一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从国务院到国家发改委、环保部都相继出台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但《环境保护法》通篇没有第三方治理的规定,《防治法》等专门法中都没找到第三方治理的表述。

由于第三方治理没有上位法的支持,第三方治理的推行困难重重,导致相关政策无法可依,无法真正落地。

目前环保产业的模式主要是PPP和EPC,环境设施建设到一定程度,一定要重视运营。刘怀平说,对工业污染治理,从以前的“谁污染 谁治理”到“谁污染 谁付费”是个进步,但没提谁运营的问题。希望是“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运营”。

刘怀平提交议案希望修改《环境保护法》,建议在《环境保护法》中增加第三方治理的相关规定,刘怀平说,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环保设施多由企业自行运行,存在数据造假、企业运行风险高、运行成本高,维护难度大,政府环境监管压力大、负担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行第三方治理。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