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从用“势”到用“时”:中国环保产业进入远征时代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4年3月4日 10:06    作者:固废观察    文章来源:

从市场来看,环保行业在2021年-2022年已经到达拐点,而行业认知的转变是在2023年。青山研究院在过去一年的调研中,能够感受到行业在很多方面的共识在扩大,这是面对共同困境下的真实反应,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周期是做产业研究的常用分析方法,现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行业周期多则十数年,短则数年,而环保行业已经在一种模式下持续了数十年。

青山产业评论在《2023,环保人的转折大年》一文中提到,一个行业在同一底层逻辑下发展一个阶段后一定会遭遇天花板,环保行业当前正在面临周期之困。

从市场来看,环保行业在2021年-2022年已达拐点,而行业认知的转变是从2023年开始。青山研究院在过去一年的调研中能够感受到,行业很多方面的共识在扩大,这是面对周期性困境的真实反应,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共识之下必有转变。

北控水务把2024年定为集团正式开启轻资产转型“元年”,不少头部规模型企业也在做类似调整。民营企业中,伟明环保2023年成立环保、装备、新能源三大集团,在环保+新能源的方向上大力转型、重兵出击。

青岛天人环境董事长曹曼博士在《写在环境产业数字化转型元年》一文中讲到,2023年是环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元年,几千家企业和几百个研究机构加入环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列。

此外,金融等方面今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和整肃。总体而言,今年将会是环保行业开启新征程的节点。


长期主义的远征
从用“势”到用“时”

不同于之前,环保行业往后的征程将是驶向深海的远征、是长期主义的远征。

环保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同处一个时代、一个“大环境”、一个行业中,不同环保企业的状态差异很大。其中,差异大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过往的发展是否瞄准一个长期目标。

经历过混战和内卷,环保企业莫不需要一个远期目标的导引。近几年以来,水处理领域的一些专家、企业家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未来新水务的发展方向。

去年以来,我们在文章中多次提出,环保企业需要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思考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因为,中国环保产业正在进入「远征时代」,环保企业越来越需要长期性战略布局,没有在过去的发展中获得先胜,只能把握未来的先机。

在未来的发展中,环保企业的取胜之道从用“势”转变为用“时”。

事实上,对于一个兼具工程性、工业性、政策性、公益性、专业性的传统复杂行业,企业在其中奉行长期主义本就是上策,长期主义在上半场就是先胜之策,长期来看是必行之策。

若论环保行业参考性较强的实战价值,一路发展到行业各领域前列的民营企业最具参考价值,但盘点下来,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而硕果仅存的几家基本是长期主义秉持者。

这些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早开启长期主义远征,发展更加稳健,同时眼光和目标也足够长远。

如果说环保行业上半场是一场狂欢,那么下半场就是一次远征。


中国环保产业的生门
价值回归、自主发展

环保企业数以万计,想要走长期主义路线的不在少数,但关键是要找到远征的生门。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环保企业的生门必然从价值回归的过程中求得。

环保行业过去的发展动力极大程度来自环境安全等基本需求,因此过往的环保行业几乎表现为末端治理,但这远远不是一个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的全部环保需求。

中国环保产业所承载的价值,除了最基本的污染物治理,还将在更多维度、更多方面体现,是一个拥有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乃至政治价值和亟待升级的产业。举一个例子:

1月31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公众号发文《你所谓的“环境保护”原来是“贸易保护”》揭示,“个别国家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在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我设置一系列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假“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据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多起案件显示,境外反华势力屡屡借“环保”之名对新疆棉花、番茄、水产等重要农渔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胁迫国际企业退出我国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此等手段过去有未来也还会有。

这些假环保之名的政治阴谋自然是不能得逞,不过从国家安全部的这篇文章以及背后的一系列事件能够看到,扎实完备的环保系统(政策、法规、产业、监管)对外贸的重要保障作用,环保达标过关使敌对势力无机可乘。

同理,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背后都有环保这根弦。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共属性,涉及面广、问题繁多,未来社会对环保产业的需求不会只是末端治理,环保产业的价值还有更大挖掘空间。

目前来看,从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到价值创造,是当前产业界和科研界对未来环保产业发展趋势所达成的共识,“环保+”、“新环保”成为很多从业者思考的方向。

宏观层面环保行业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环保行业服务于社会居民生活、各行业企业生产,这意味着环保行业是一个动态的领域,内容和边界须与时俱进。

环保创新困乏本的原因是这个行业的价值、意义、内容、边界都陷入了因循守旧的状态,产业和科教领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一问题。

过去环保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在驱动力上依赖政策、在行业模式和技术上参考国际经验,再往下走需要走自主创新发展的路线。

价值回归、自主发展,是为环保行业下半场的生门。



跨越周期的秘密

赛道决战:聚焦专业竞争力


秉持长期主义远征也就意味着要能够跨越周期,环保行业是一个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周期性行业

如何在不同的周期中把握发展节奏、调整发展策略、优化发展结构,是远征时代每一家环保企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前面的文章《环保行业2024,瘦身、转型和增效》中,我们分析总结了环保企业今年开局的三个关键词:瘦身、转型、增效,这实际上也是企业在跨越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要破解周期,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导致周期出现,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如经济起伏、政策变化、宏观环境等。这是所有企业共处的时局,不以企业主观意志转变,且对大企业造成的压力和威胁往往大于中小型企业。

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比如,因为对路径、人产生依赖,内部官僚主义,无法再根据环境与自身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老化,最终一步步走向消亡。

如何跨越周期?环保企业的周期和应对之策:

1、就宏观层面而言,国内的经济周期已经到了一个节点:各大红利释放殆尽,粗放式高速增长终结,四方皆直面高质量发展,“价值回归”从尚有主动之机发展至不得不为之境。

面对宏观周期,企业已经没有多少商量余地,只有“站在价值的地板上,与周期共舞”。

2、再向下一层是环保领域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周期,几乎和宏观经济周期是同频震荡。对于这一层面的对策,行业已经逐渐形成共识,即“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且一些企业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初步受益。此外,在产业周期层面,企业要为未来的各种风暴做好准备。

3、第三层是企业周期和人的周期,这是环保企业迈入远征时代的核心,也将是行业的一次洗牌。这个层面的周期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战略、人与组织、产品力(专业竞争力)等。

越往后程发展,得当的战略路径对环保企业越发重要,用有限的成本“试”出正确的战略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人和组织是企业管理的本质,环保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很大程度上由人和组织决定,跨越企业周期甚至产业周的关键全在于此。

当前正值产业变革之际,也是很多企业人事更迭的时候,是否构建好团队组织、培养好人才梯队将会是决定很多环保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关于产品力(专业竞争力),行业基本上也有一个共识,即“成为某一领域的隐形冠军,至少是进入前列”,因为行业的远征时代同时也将是一场淘汰赛,长期专注于环保产业的投资人罗元锋表示,“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淘汰赛,环保产业也不例外,市场急剧萎缩,即使优秀企业都拿出大降价杀手锏,低价抢剩余订单,未来的2-3年将淘汰一半的环保企业。熬过寒冬,剩者为王。”

以多元化在环保行业上半场增量时代开起来有强大的协同效应,也的确是适合以国央企为主的头部平台企业的模式。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环保企业而言,成为某一领域的引领者,做专业化的企业,才能从容跨越周期。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企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一个聚焦点上,把所有的资源专注到产品的持续改进上,才能带来良好的竞争力。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等世界制造强国跨越周期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都是某一产业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

4、资本冰冷期,提升财商。除了上述三层周期,资本周期也是不可忽视的维度,企业除了把握产业逻辑,还要把握资本逻辑,尤其是创业企业。

资本有鲜明的周期,要么火热似海,要么冷酷如冰,当前环保行业总体处于资本寒冬期。因此,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要提升财商,精益运营,活着比规模更重要。



崇尚企业家精神
专注于商业、产品、事物本质

时代过于喧嚣急躁,很容易让人沉迷和停滞于短期主义。事实上,环保行业的远征才开始。

一位企业家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活在某一个周期中,周期变化是危险还是机遇,取决于企业看得有多远,许多“逆周期”的事却往往是“顺势”而为。

“大气候”无论景气与否,“小气候”从来都是适者生存,这是企业要跨越经济周期、赢得持续成功的关键。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企业很多时候无法超越时空,因此远征是企业制胜和长盛的必备素养。不难发现,那些长期主义者更加专注于商业、产品、事物本质,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等因素。

最后,向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致敬,宗庆后先生就是一位秉持长期主义远征的杰出企业家,宗老的创业历程尽显务实、开拓、创新、坚毅、担当等优秀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让企业长盛的可贵品质。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