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特别推荐】垃圾焚烧十讲之七:邻避现象与成因分析

分类:环联生态 > 专家专栏    发布时间:2017年3月6日 16:36    作者:张益    文章来源:

来源:固废观察 作者:张益

起源国外 盛行中国

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加快兴建垃圾焚烧厂的同时,由此产生的争论、冲突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垃圾焚烧厂建设频频受阻,甚至个别城市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厂也难以正常运行。

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的理由,也从最初单纯的周边居民担心污染自家环境的“邻避现象”,逐渐演变到房地产开发商等利益群体推波助澜,再到公众对政府决策、监管产生的信任危机。

“别对我说那么多,我也不管它有没有污染,你建在别处我不管,你建在我家门口我就反对。”类似的想法就是典型的“邻避思维”。

“邻避现象”最早起源于国外,但近几年在中国特别盛行,它们从PX化工项目到垃圾焚烧项目,并逐步向所有“疑似污染”的新建或扩建项目扩散。而当地民众“上街一闹”,官方随即宣布项目下马,这种“一闹就停”、“一闹就灵”的现象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各地的抗议潮,如果我们任凭这种现象或模式盛行下去,可能将导致垃圾出路的困境和整个社会的失序,相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邻避现象 事出有因

引发“邻避现象”的原因很多,它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原有垃圾处理设施标准较低、运营不善、排放超标、污染扰民,给公众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和抵触心理;

二是部分项目选址过程不够公开、环境评价不够规范,甚至在运营阶段采用选择性达标方式;

三是房市价格的节节攀升,提高了公众对房屋价值和环境质量的预期,同时公众对环境利益的自我维护意识日益加强;

四是在不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透明公开的项目信息、平等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

五是二噁英等污染被人为误导、人为放大,引起项目周边居民的恐慌,进而被利用后演变成有组织的群体性事件。

由于“邻避现象”成因的复杂性,所以简单的应对之策往往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化解之道必须辩证分析、对症下药,必须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形成“四方合力”,才可能标本兼治、取得实效。在明天推出的垃圾焚烧十讲之八中,我们将对此从四个维度进行深入讨论。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