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视野 | 轨道上的“厕所革命”,你知道吗?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8月29日 10:51    作者:中国环联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公众号


高铁如今已成为

国人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在坐火车的时候

难免会去几趟厕所

上厕所的时候

又难免会冒出一些疑问

火车上的厕所究竟是

如何处理排泄物的呢?

这些排泄物最终都去哪里了?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铁路系统的“厕所革命”

揭秘一下

排泄物的最终目的地

1.0
直排时代

您见过行驶的列车底部风景吗?

您有过“伴僧吟对菊花风”的体验吗?

您听过“直排”这种专业名词吗?

如果有

相信您应该是

跟小编年纪相仿的中老年厕友

肯定对其深有感触


列车直排式厕所是什么?
对,您没有想错
当然是💩的直接排放
便池下方的管道直接通向轨道
如厕者的大小便直接排泄到
列车通过的轨道两侧


那我们为什么看不见排泄物呢?

因为在列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

产生的气流压力下

不管是便便还是卫生纸

都会被强力分解抛散在铁路两边的路基上

甚至被分解成极其细微的气雾状颗粒

弥散在空气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终依靠环境自净能力实现净化

这种原始处理排泄物的方式

污染环境不说

还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染

给铁路养护人员及附近的居民

造成健康影响

但是当火车快要进站

或者进入环境敏感区时

包括通过特大桥、重点隧道等

为了防止排泄物污染环境

会锁闭厕所



当你“三急”告急
却发现列车进站
那种绝望
至今坐立不安


当你轨边避车
却发现有异物奔袭而来
那种绝望
至今无处藏身

2.0
“集便”时代
铁路客车出现真空集便厕所后
排泄物不再排泄到轨道两侧
而是通过真空
抽入车体下部的污物箱中
到规定的排污站后
通过管道和泵排入化粪池
有的输送系统上还配有破碎设备
专门对付粪污中的粗大杂物


那么,问题又来了
化粪池的粪便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3.0
便污处理技术突破


化粪池通过沉淀、水解和厌氧发酵

去除污染物

同时具有一定的拦渣作用

便污形成固体残渣和便污废水

固体残渣可以通过定期清掏外运到指定排放点

但此时的便污废水还是不能直接排放

因为铁路便污废水中尿液比例高

便污废水属于高有机物、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

会对微生物产生毒性和抑制作用

相较于普通生活污水处理难度大

直接排放会破坏铁路周边生态环境

这时,便污废水就要进入下一站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反硝化作用

受碳源的影响较大

一般碳氮比小于3时

反硝化作用基本停止

脱氮效率大幅降低

因此,对于低碳氮比废水的处理

碳源不足或处理成本过高

成为最大制约瓶颈

处理难度极大


2020年

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环境公司

与昆明铁路局研究所

针对铁路旅客便污废水处理难题

开展中试试验

采用 

CRHIC-IntDN新型生物脱氮系统处理工艺

处理便污废水



 CRHIC-IntDN新型生物脱氮系统处理工艺

其优越性在于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CRHIC-PN反应器 短程硝化+反硝化:通过短程硝化工艺将部分氨态氮稳定氧化为亚硝态氮,利用反硝化工艺去除进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与回流的亚硝酸盐,降低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的浓度。


二是CRHIC-AMX反应器 厌氧氨氧化:  在厌氧氨氧化菌(俗称“红细菌”)的作用下,亚硝酸盐与氨氮转化为氮气和水,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总氮,而无需投加碳源。


双管齐下,效果奇好

成功解决了低碳氮比废水处理难题

目前,相关技术已申请获得发明专利



经过脱氮处理后的水

看上去颜色还很深

大大拉低了颜值

限制了资源化利用

这该怎么办呢?

这时,就该进入最后一站了



深度处理单元

采用微纳米臭氧技术

采用专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将臭氧以微纳米气泡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废水中

使臭氧与废水充分接触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

去除废水中的有色物质

杀灭废水中的病原菌

从而恢复水的颜值和安全性

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昆明南动车所



该项目是国内极少数

规模化高铁站集便器废水处理

以生化处理挑大梁的成功案例

在处理效率、占地面积

运行费用、管理及维护

低碳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至此,

铁路便污无害化处理

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所有经过处理的废水

都可直接排放或进行资源化利用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便污废水

对污泥消化液和垃圾渗滤液等

低碳氮比废水处理都有奇效

为水环境保护作出了

突出贡献



来源 | 中铁工业、环卫之声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