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平台公司唱主角,专业运营公司当配角”正在成为环保行业的新趋势。据“环境司南”报道,近日开标的资阳项目和登封项目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换位”现象。上轮次(2019年)中标资阳市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的四川能投光大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标登封市区环卫保洁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郑州傲蓝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轮次(2022年)都不约而同变换了角色,成为了联合体的成员方,而联合体的牵头方则是来自本地的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正在逐渐成为环保项目的牵头方,而专业的环保运营企业则“退居二线”,成为联合体的成员方。环保行业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即政府立项,地方平台公司操盘并从银行贷款,再找民营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利益各方从原来的“上下游、甲乙方”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构建起新的行业生态。“环境司南”分析了2022年度已经开标的株洲天元项目、资阳项目、东源项目、登封项目、肥西项目五个联合体中标项目,涉及金额超17亿元,发现了一些新趋势。他们发现,今年的“地方平台公司联合体”模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大致有三种:典型案例:资阳项目(本地平台公司+本省环保平台公司)项目名称:资阳市中心城区环卫一体化(雁江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项目备注:上轮次(2019年)资阳市中心城区环卫一体化(雁江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项目中标供应商为四川能投光大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本轮次(2022年)更换角色,成为联合体成员。项目名称:登封市市区环卫保洁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备注:上轮次(2019年)登封市市区环卫保洁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标供应商为郑州傲蓝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轮次(2022年)更换角色,成为联合体成员。从中可以看出,2019年时中标资阳项目的四川能投光大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标登封项目的郑州傲蓝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到了2022年都转换了角色,变成了联合体的成员方。事实上,随着国资逐渐成为环保行业的主角,整个行业的生态也正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地方平台公司唱主角,专业运营公司当配角”。“青山产业评论”就曾经表示,环保产业长期存在分包,地方环保平台即使依靠资源优势拿下了环境治理项目,也没有能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治理,还是得寻找专业力量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技术优势、能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就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地方环保集团的合作伙伴。总的来说,地方环保平台和环保技术企业各有优势。地方环保平台有资金、有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对接地方政府,环保技术企业有技术,有解决方案,能够把环保问题真正落地进行解决。两者分工,地方环保平台负责投资,冲业绩;环保技术企业则负责建设和运营,拿实惠。双方合作,逐渐也形成了环保产业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政府立项,地方环保平台操盘并从银行贷款,再找民营技术企业进行二包,利益各方从原来的“上下游、甲乙方”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构建起新的地方级环保舰队。如果拿医疗行业作比喻,环保行业的生态就像是“三甲医院”加一帮专业大夫的生态,它既有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同时也会体现出更强的问题导向。而国资三甲医院要往综合型医院方向发展,这不是医院的诉求,而是客户的诉求,病人只认医院的品牌,我只要得病了就去找你,你给我一个稳定的预期,那就是可以在绝大部分时间帮我解决掉绝大部分问题,这就够了。至于如何解决这些专业性的问题,其实就是民企的生存空间。尤其是随着环保的深入和升级,这种生存空间会变得更加清晰。这就是环保行业的新格局。国资去打仗,他们冲到最前线和政府谈生意。而民企则收缩战线,从一线战场撤回大后方,专心造弹药和武器(技术和产品),专心料理战后的事(运营)。苏州嘉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区总监|国际BU总经理严峥在参加“环保圈”直播时就曾经表示,他发现,在他们的客户画像方面,现在城投类的公司已经越来越多了,这些公司跨界进入环保行业,亟需建设一些标杆性的项目,这对供应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类客户从原来的非环保类行业跨界进入环保行业,是需要去引导的。如果环保企业能够以一个非常专业的身份、角度和思维,从政策、环境,到商务投资、产出,能够给他们进行全方位的阐述,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企业是有沉淀的,选择这样的企业是对的。所以,对于这类客户,前期的一个心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客户的信任度。客户在变,环保企业也要跟着变。你的企业有没有一个对应的方案、团队和流程,能够匹配这种新的客户,对应他们的需求,这是值得所有环保企业思考的事。辰于咨询公司也表示, 省级环保平台的成立≠成功,现在情况下,他们还存在着“五大困境”。其中之一,就是“头重脚轻”,目标很宏大,配置跟不上。省级环保平台大多规模庞大,资产数十亿到数百亿不等,收入数亿到上百亿不等,比如广东环保集团资产总额超600亿元,陕西环保集团资产总额超100亿元。大部分省级环保平台制定的目标也很宏大——要培育成为省内第一、国内具有影响力、国际具有竞争力的环保龙头企业。这样一来,就对平台本身尤其是总部带来了很高要求。一是资本运作的要求,二是项目运作的要求,三是有序管理的要求。例如,环保领域的项目通常都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从投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等环节要紧密有序配合,才能使项目顺利落地,这也意味着需要打造市场、投资、设计、工程、运营、财务、法律、风控等各专业条线的人才队伍。但是,在当前稀缺的环保人才市场上,省级环保平台不一定能够吸引到足量的合适人选。这样一来,就需要依赖于专业力量了,而这正是环保企业的机会所在。未来,如何匹配新的需求,满足新的客户,对接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所有民营环保企业的新命题。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