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北京:坚持绿色发展 “双奥之城”绘就蓝绿交织新画卷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2月17日 9:55    作者:    文章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秘书处,宣教处

  作为“双奥城市”,北京因奥运和绿色结下深缘。2001年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理念,2008年成功举办绿色奥运盛会,2009年又转化为“绿色北京”战略并一直实施。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执行新版城市总规,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一体推进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生态文明之花在京华大地绚丽绽放,成为北京一张新“名片”。
 
  看今朝北京,蓝天白云成为常态,2021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水清岸绿处处美景,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森林覆盖率达到44.6%。成绩得益于五方面:
 
  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高精尖”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达83.8%;聚焦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推进碳减排,2021年万元GDP碳强度约为0.41吨,在各省(区、市)中保持最优水平,并比2015年下降28%以上。碳交易成交额超30亿元,积极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二是污染防治持续攻坚。蓝天保卫战方面,2017年底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机动车排放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6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超过70%。北京市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2004年开始二氧化硫(SO2)稳定达标,2019年开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持续达标。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O3)浓度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碧水保卫战方面,节水优先,2021年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加快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8%;开展生态补水,五大河流26年来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净土保卫战方面,严格管控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市民“吃的放心”“住的安心”。
 
  三是构建科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强化“两线三区”的空间管控,生态控制线面积达到73%,其中生态保护红线超过全市面积的26%。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恢复建设一批湿地。
 
  四是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经济政策,保护好山好水好风光,加快宜居宜业宜游新发展,在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等五个生态涵养区,并辐射到中心城区。
 
  五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成为更多市民自觉选择;通过碳普惠项目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启动至今,平台累计用户量达30余万人,绿色出行量为2100万人次。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节约型机关、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铺开。市民通过12345热线主动开展环境监督。
 
  在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北京市始终坚持一体推进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精彩纷呈的“冬奥时间”已经进入后半段,但绿色低碳理念将会一直在这座双奥之城延续,在全体市民心中生根发芽。蓝天之下,白雪之上,北京将带着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和冰雪之约留下的生态环境宝贵遗产,一起向未来!
 
  原标题:坚持绿色发展 “双奥之城”绘就蓝绿交织新画卷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