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在2019年12月13日中国环联2019(第六届)固废论坛上形象生动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生活垃圾分类在上海的实施情况以及在垃圾分类的千亿市场上,企业有哪些参与模式以及应该做出何种布局。为在场的企业老总和代表们整理了思路,并就一些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并与在场嘉宾进行理性探讨。
张益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 理事长
张益认为,垃圾分类之所以能够走出过去16年徘徊探索的死循环,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近三年关于垃圾分类做了7次重要讲话。“老大难”问题,老大重视了就不难。从2017年开始,中央各部委纷纷行动,密集发文。过去垃圾分类这个话题最多在一个文件中提到一两句,但近3年,通篇的文件都在专门讲垃圾分类问题。张益理事长首先从7大方面总结了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初步成效,同时也提出了有关投放习惯难养成、厨余垃圾及废品回收遭遇瓶颈、分类责任认定困难以及管理合理难以形成等8个最核心的现实问题。
随之重点阐述了“六个坚持”,为下一步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提出了建议。
第一是坚持政府推动,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宣传教育、法规建设、机构设置、资金保障、监管考评等顶层设计和保障工作。
第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重点落实分类垃圾出路问题。
第三是坚持宣传教育、体系布局以及实践探索。
第四是坚持源头分类和系统分类相结合、大分流和小分类相结合、社会分类和专业分类相结合、示范片区和全面推进相结合。
第五是坚持五抓五导,即起步阶段抓宣传动员,推开阶段抓示范引领,扩展阶段抓薄弱环节,提升阶段抓定时定点,巩固阶段抓考核测评;标准法规先导,进区入户指导,站点桶边辅导,宣传激励引导,监管考核督导。
第六是坚持体制、机制、法制、费制、管制、强制,六制联动。
他尤其指出,要从系统角度看待垃圾分类问题,不能单纯站在源头,也不能单纯站在末端。每个地方在制定垃圾分类政策上一定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简单复制。而政府则应该解决好出钱、出政策的顶层设计问题。
在谈到上海的经验时,张益从10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上海模式的借鉴意义,他称之为“垃圾分类小安瓶”。这10个方面包含了分类方法、激励机制、长效机制、监督机制、基本理念、实操管理办法等方方面面。关于精细化管理,他认为小区、道路、单位楼宇等分别管理的操作经验非常具有借鉴价值。但谈到推广复制时,他理性的提出上海经验的花费高昂,在全国进行简单复制是不可能的。
在分析上海过去半年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后,有哪些明显成效时,张益理事长梳理出了宝贵的最新实施数据,帮助在场的企业老总和代表们把握住垃圾分类的实施近况。
截至19年10月底统计可得:
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5960吨/日,高于3299吨/日指标值,同比增长了4.6倍;
有害垃圾处置量约1吨/日,高于500公斤/日指标值,同比增长了9倍多;
湿垃圾分出量达到8710吨/日,高于5520吨/日指标值,同比增长了100%;
干垃圾处置量低于14830吨/日,低于21000吨/日指标值,同比减少了33%;
完成2万多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4万多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
配置湿垃圾车1395辆、干垃圾车3086辆、有害垃圾车84辆、可回收物车192辆;
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集散场9个,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全市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理体系基本形成。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环联最关心的还是在座的垃圾管理企业在未来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张益理事长专门分析了企业在垃圾分类这个千亿规模的市场中有哪些参与的方式。他指出垃圾分类可看成是“4X4”全过程系统分类法,如果把纵坐标设置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横坐标设置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包括分类利用),可以组成16格的网格图,每个网格既是政府部门要落实的工作,也是企业可参与的机会。每个网格又可进一步分为技术服务、设备提供、专项运营和投资建设,共计有64个参与方式。
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四种可行模式:
按参与环节又可分为前端参与模式(投放和收集环节)
中端参与模式(运输环节)
末端参与模式(资源利用和处理处置环节)
全程参与模式(环卫一体化)
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例如,张益提出,垃圾分类跟垃圾减量毫无关系。垃圾分类是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类不可能减量。只有流通和消费环节才能真正让垃圾减量。因此,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或减轻末端垃圾处理设施压力的预期目标,在短期内也不能期望过高。此外,不增加投入就做好垃圾分类并不现实,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处理投入更没可能。上海市近三年的总投入超过300亿,每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总成本超过1200元。
最后,如何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并形成长效机制,张益分享了垃圾分类推进9步曲:包括制定标准法规,设立专职部门,编制实施方案,落实财政预算,建设配套设施,开展宣传教育,完善分类体系,健全考评机制,实施常态管理。目前实践下来,这个9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垃圾分类不应该是一个短期的工作,我们要持续做下去。建立一个机制,养成一个习惯,完善一个体系,才能科学长效管理,让垃圾分类逐步推广,形成文明的良好习惯。
【做垃圾分类,找环联生态!】
“上海环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承接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宣传培训和监管考评等业务,资深专家领衔,专业团队打造,为你量身订制好方案、助你分类无忧见效快。
践行新时尚,环联帮你忙!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