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睿迪创始人&CEO吴奇锋
位于盈诚中心的埃睿迪最近会议室排期爆满,前来面试的数学、环保、IT领域精英们络绎不绝。对于一个创业公司出现这样火爆的场景,关注到各大媒体对埃睿迪获得BV百度风投A+轮投资报道的人们应该不会感到诧异。埃睿迪创始人&CEO吴奇锋表示,此次融资有助于埃睿迪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及方案的研发,为埃睿迪打造专注于环保及工业领域绿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更好的人才、技术、市场和资本条件。
听闻埃睿迪对于数学、环保方面的人才如此渴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十分欣慰,夏青曾经指出,“环境智慧不是传感信息的简单传输整理,而是要有模型、有智慧的整理和总结,即污染源输入,环境质量响应,以及要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对污染源优化调控的方案。”

这个理念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执行起来难度系数却很高——要跟专业人员结合,特别是最初决策理论的时候,在模型验证、参数识别等很多问题上都会增加难度,所以大多IT公司对此路线敬而远之。但吴奇锋听到夏青“输入响应,优化调控”八字“真经”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并且坚持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的初衷,与环境专业人员一起走上了这条做难事终有所得之路。“我想他是一个很有志气的年轻人。”对吴奇锋的知行合一精神,夏青十分赞许,并于2018年正式出任埃睿迪首席科学家。
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曾一朝识尽愁滋味
在百度风投之前的2018年,埃睿迪已完成由达晨创投为投资方的A轮融资。风光人人羡慕,但背后的付出与坚守却常不为人知。
2015年的一个冬日清晨,吴奇锋开车载着合伙人到中关村大街与客户见面。行至北四环鸟巢时,吴奇锋看看汽车油箱表,对合伙人说:“不用担心,还能坚持两天。”合伙人露出苦涩的笑容,他们刚刚套现了几乎所有信用卡的额度给员工发了当月的工资,现在几人身上连加满一箱油的钱都没有了。

如果你在这个时期初识这个落魄的团队,恐怕很难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会受到两大投资机构的追捧,也更难猜到吴奇锋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有着跟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同样的标签。埃里森曾在哈佛大学做过半场演讲,如他所说:本人,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所以他劝学生们“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吴奇锋虽然没有听到这位性格古怪复杂的传奇人物的另类演讲,但是大一暑假就通过打工赚到了一般毕业生工作十年也未必能赚到的第一桶金后,志得意满的他正如埃里森期许的那样,收拾好书包和行囊,带着一腔指点江山的激情和点子,离开了学校。
人生得意需尽欢,人不轻狂枉少年。
只是遗憾,这个行星上的人们只听到了埃里森演讲的短短开篇,因为半分钟之后,他就被保安拉下了讲台。
2011年吴奇锋加盟容盟软件(微软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成为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核心成员,组建并领导解决方案事业部,成功帮助公司从传统软件分销商向互联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0岁之前,吴奇锋顺风顺水,不知道缺钱是什么滋味,从来没有过资金压力。
2014年,吴奇锋辞职并创立埃睿迪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iReadyIT),之后就开始经历起比狗血电视剧情节还要跌宕起伏的各式挫折考验。
所幸几位创始人始终抱团在一起,拧成了一股韧劲儿;所幸技术团队足够专业,曾负责过几个大型跨国公司的复杂项目,自信已经深入骨髓。
豪迈与艰难共生,激情与冷静并存,这群人胆大妄为又脚踏实地,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放弃对行业稀缺性的重视,没有停止对团队、产品、市场策略、商业模式等耐心细致的打磨。
一腔勇气一片匠心,换来的不光是国际一流企业的信任,也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前程。陆陆续续地,埃睿迪接到了与他们实力相匹配的几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关于大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业务。
云开,月明。
熬过了冬天 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主动转型
2017年底,吴奇锋做了一个团队里很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合同到期后,放弃掉大量已经合作好几年的金融、零售类500强客户,将主战场转移到环保、水务及工业等行业领域的大数据平台上。
面对部分员工的质疑,吴奇锋不为所动,“用大数据去驱动整个中国的工业跟环保行业的释放型升级。这件事情我是无比坚定的。”

在吴奇锋看来,尤其是在一些成熟行业,很多精英已经在这里耕耘了一辈子,能够找到的增值“燃点”几乎都被发掘殆尽了。但如果携带这个行业已有创新要素,跳进其他行业,比如自己十分坚定看好的环保行业,必然会有很大几率将其“燃爆”。
“燃点的重构,我认为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吴奇锋说。
过去三年,埃睿迪曾为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长期深度的数据服务,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等,这其中也包括固废领域深具影响力的企业——威立雅。这些集团公司的大数据平台往往承载着几万个传感器,精细化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很多大型公司。在为国际巨无霸提供深度数据服务的过程中,埃睿迪看到了中国环保企业的未来。
目前埃睿迪已经开始利用他们先进的理念方法、比较成熟的技术沉淀在为国内环保企业做垃圾焚烧、污水处理、脱硫脱酸方面的数据管理,也为包括海尔在内的工业企业提供从数据治理、数据建模到数据分析的完整方案。“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发展浪潮,这对一个大数据企业来说,是历史性的机遇,也可能是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一生只有一次的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的机遇。”
对于转型的坚持,对于战略的自信,来自站在行业顶级企业肩头看到的市场趋势,也来自对于环保的最切身质朴感受。“进入环保行业以后,我们才真正发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非常具有社会价值。埃睿迪在为环保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模,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真的能够实现设备能耗5%的降低。如果能够在整个行业推广落地,就意味着可以少排放大量的污染。”
本为“燃点”而来,但在一百多位小伙伴日复一日的数据积累、建模、测算中,环保已经变成了埃睿迪炽热燃烧的生命力来源。
2017年埃睿迪业绩增长了将近300%,公司客户也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世界500强外企向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及政府的渗透。
2018年3月埃睿迪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内顶级投资基金“达晨创投”。
无序是没有价值的
“每个数据都是一个孤岛。”在吴奇锋看来,如果各大企业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那么数字化建设就像在建烟囱,看上去每个烟囱都生机勃勃,向上冒烟,但互相之间是没有联通的,也很难实现数据的价值。
假设某企业拥有三十个工厂,要将工厂A工艺流程改造得到的经验快速复制到其余29家工厂,那么这些工厂应用的数据标准甚至协议必须一样,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数据同步。
书同文,让华夏文明获得了最广泛的文化认同,车同轨,在经济和军事上保证了中国作为统一国家的运转和安全,而数据也只有从无序到有序,形成一套数据标准,才能为所有大数据项目打下基础。
但是在环保领域,数据标准因细分行业而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大气烟尘、脱硫脱酸各有自己的数据标准,这样的背景下,环保产业很难实现真正的数字化革命。致力于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的埃睿迪也不可以远远地站在岸边,一边摆弄着代码模型一边指指点点,而必须与环保行业达成普遍的共识,进行更加深度地融合。
数据流转起来,环保产业真正的革命才算开始。届时,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循环经济、无废城市、零碳排放等也将从概念到实践获得技术上的支撑,以至发现更大的可能性,实现更大的数据价值。
“中国环境领域需要一套标准的数据语言。”解决这个问题,将是埃睿迪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核心。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彻底认同我们之前,埃睿迪可能是一个‘破坏者’的角色。”吴奇锋无可奈何地说。
从产品到平台,让更多人产生价值
目前,埃睿迪在环保和工业领域的客户数接近80家,并且以行业头部企业为主。5-10家政府客户,主要为地级市工业园区。通过多年的积累,埃睿迪已经将涉及到水、气、热等燃烧环节的各类模型沉淀在iReadyInsights绿色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生产场景,将各类模型组合,为用户提供最终的优化方案。
现阶段,上层的模型仍由埃睿迪专门服务工业和环保领域的科学家和业务团队来构建,“我们本来就有非常好的IT技术团队,又引进了大量环境和数学专业的同事,现在一个团队里1/3是学工业跟环保的,1/3学软件工程,还有大概1/3学数学。所以现在埃睿迪的核心团队,我认为是业内最好的。”
但要求严格的夏青一丝不苟地指出,“搞环境大数据,就一定要跟环境专家一起完成智慧决策。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IT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合作还远远不够,埃睿迪也需要继续学习。”基于此,大量数学和环保领域优秀人才的招聘工作在盈诚中心的埃睿迪会议室里仍处于进行时态。
“绿色工业互联网平台会让埃睿迪的价值变得最大,因为其他人也可以利用我们的平台很方便地去进行节能增效方面的大数据管理。未来还可以向良品率优化、库存管理等环节切入。”预计到2019年底,在专业团队完成基础工作后,模型的构建工具将开放给以燃烧工艺为核心的行业,包括火电、能源、化工、垃圾焚烧等客户。
埃睿迪终将转变成为一个“能力赋能”平台。这是吴奇锋希望做的事情。
时时反思,战术错误同样致命
尽管对于“绿色、平台”的战略方针十分坚定,但在战术执行上,吴奇锋依然如履薄冰,步步谨慎,“市场最终是否属于埃睿迪公司,由我们每天的战术动作决定。”
创业之前,锋芒毕露的吴奇锋认为,极端突出很重要,只要长板足够突出,人们就能看见你,就能处于闪耀的状态。经营公司后,吴奇锋心态开始改变,“战术动作的错误,也许会导致整个市场的丢失,导致最好机会的丧失。所以经营企业的时候,创业者真正最大的价值是将木桶当中的短板补齐,然后将每个木板不断地向上提升。”这是吴奇锋经营公司之后从一次次惨痛教训中悟出的平衡之道。
“我经常拿一张纸,将自己做某件事情的缺点全列出来,而且强迫自己列20个。比如说我要做固体垃圾焚烧,我会提前列20个做这件事情的短板,直到确定这20个点我自己或者通过团队协助都能够补齐,才会行动。”
确实,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让创业者去随意地试错。
从创业者向成熟管理者转型 重视团队能力打造
创业初期,个人英雄往往非常重要。但是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通过大量数据调研后曾在《逆领导思考》一书中写道:“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2019年初,埃睿迪开始启动组织建设的时候,吴奇锋就曾特别强调“组织的每一个机能都要被释放出来”,他希望将来支撑埃睿迪的是团队的技能,“哪怕某一天埃睿迪的CEO换掉了,我离开了这个公司,它在投资、技能增长这件事上,依然会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的确,企业是一个团队的运作,个人的抉择和判断可能在某个特殊时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单打独斗的勇猛已无法实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传奇延续,扁平化管理且能力搭配协调的团队闭环越来越成为赢在未来的终极大杀器。
坐上时光机器 你选择度过怎样的大学时代?
甲骨文总裁埃里森曾说道:“我一向怀疑所谓‘传统的智慧’,我不相信权威的观点,特别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权威。对我来说,事情必须合理才行。”这句原本颇有道理的话,往往会被人为地与埃里森没有接受完系统大学教育关联起来,从而引发歧义。
而有着同样经历的吴奇锋,却对自己未能完成大学学业一直耿耿于怀:“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做一个选择,我会老老实实做一个好学生,去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
在吴奇锋看来,要成为一个有抱负、且有能力实现自己抱负的人,需要一种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一端是系统性的高等教育,另一端是完整的社会实践。可以在社会上做事的时间很长,而大学里接受系统教育的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年,“所以应该按照顺序进行,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时间点,应该去做你那个阶段该做的事,不能把事情颠倒过来。”
现在,每个周末,吴奇锋会大量地、系统性地上课。“颠倒过来,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是在为那个人生阶段没有完成的事情补课。”
也许抱着这个遗憾,吴奇锋一生都会不知满足地奔走在持续学习的路上。
相关阅读:
埃睿迪CEO吴奇锋:从生产过程中把控,达到环境与经济融合
聚焦数百亿环保工业智能市场,埃睿迪获BV百度风投A+轮融资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