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2021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城市黑臭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

分类:环联生态 > 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2日 9:32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在16位院士、30多家提名机构和100余位提名和评审专家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环境技术进步奖”圆满完成,31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的获奖成果包括国际专利15项、发明专利471项、实用新型专利等其他知识产权550项;2018-2020年,相关产值高达500亿元,实现利润100亿元,充分体现了我国环境技术创新跑出的加速度。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将陆续发布获奖项目简介,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项目简介: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泛指呈黑色或泛黑色、异味严重的水体。黑臭水体的主要成因是城市社会经济欠发达、发展欠科学、环境治理能力建设长期滞后等。黑臭水体整治是“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任务。项目研究团队在该方向经过十多年的研发,按照“控源截污-水质净化-生态恢复-集成示范”总体思路,重点突破黑臭河道整治系统工程中入河污染控制、水质净化、内源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打通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创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创新有:
 
  1.系统研究南方河网地带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创新溢流/初雨入河污染系统控制技术,国内率先应用“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高效原位截分反应器+河道快储缓释海绵堤岸”技术治理重污染河道,全面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2.针对排水管网收集或转输能力不足导致的黑臭水体特征和“限期整治销号”的迫切需求,研发了高效节能节地型河涌水质净化旁侧处理技术,并实现运维监管决策智能化和大规模产业化工程应用。
 
  3.针对河涌水动力条件差、内源减控效果差等问题,率先开发了“铁碳微电解耦合水生植物泥水共治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协同利用铁碳功能材料、水生植物和固定化菌剂强化水质净化,显著提高水环境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逐步修复河道水生态,实现长治久清。
 
  4.针对河网地带累积底泥污染严重、疏浚处置困难等问题,集成研发了黑臭河道底泥快速脱水及滤液处理成套技术,解决了预处理、场地限制、滤液处理等难题,底泥脱水效率高,滤液经处理后出水优于一级A标准,实现了单元装备模块化工程应用。
 
  项目突破关键技术4项,获授权专利40项,发表论文34篇,形成标准4项,相关技术应用于近百项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如广州东濠涌深隧工程、广州消除劣Ⅴ类攻坚行动等),研发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工程案例总投资超1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获奖感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美丽中国目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是一个行业在不同时期、不同要求下发展的根本,亦是科研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本。本项目是近年水污染防治焦点问题解决过程中,科技创新引领突破技术瓶颈、打通“产学研”环节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格局背景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全方位的绿色环境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科技原创动力。
 
  结语
 
  为鼓励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社会科技奖励编号0299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于2018年设立了面向全国、面向产业的“环境技术进步奖”。该奖项聚焦环境应用技术成果,不授予环境学科基础研究、环境管理研究等软科学成果。
 
  欢迎各界环保人士,积极参与2022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相关工作。
 
  原标题:2021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城市黑臭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