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珠峰峰顶惊现微塑料 再次亮起“减塑”红色警报

分类:固废观察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4日 9:06    作者:袁静娴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7b974d65-6b55-4dde-b70f-cd224c693363.jpg.jpg

登山队员会将微塑料带到珠峰上。 CFP供图

近日,普利茅斯大学的科学家在《One Earth》期刊发论文称,在珠峰峰顶发现微塑料,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所处位置“最高”的微塑料。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微塑料这一概念于2004年被首次提出,一般将粒径或尺寸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也有人称其为“人造尘埃”。据外媒报道,此次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珠穆朗玛峰不同采集点,分别收集了8个900毫升的溪水样本和11300毫升的降雪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检出了微塑料。

采集回来的样本里微塑料含量最高的是来自于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每升雪中含有79粒微塑料。样本采集点中海拔最高的是8440米(2005年珠峰测量高度为8844.13米),每升雪有12种微塑料,这是人类迄今发现“最高”的微塑料。

研究人员表示,在珠峰上发现的大多数微塑料都来自合成纤维,主要成分包括聚酯和丙烯酸。这些成分常见于徒步旅行者的登山服等装备中。据悉,人类在珠峰走动20分钟,身上的盥洗衣物或打开塑料瓶等动作,都有可能将微塑料释放到环境中。

普利茅斯大学研究团队表示,目前还不了解这些微塑料对珠峰生态系统或生物体的具体影响,但明确的是微塑料因体积过小,清除工作非常困难。

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可以通过吸附有毒物质转移到洁净环境中,加速病菌的传播;另一方面,它可以吸附在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上,海洋生物摄入后,最终回到人类的餐盘,被食用并进入淋巴系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目前,这些“人造尘埃”已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编辑:逍遥客)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