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土壤修复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市场重构、优胜略汰、产业升级

分类:固废观察 > 土壤修复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8日 9:25    作者:固废观察    文章来源:

在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2017年科学与技术年会“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讨会”专题分会上,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经历了从认知、发展到创新成长的10年后,环境修复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的10年。

那么,是基于哪些因素做出这样的判断?未来行业又会呈现哪些变局?参会代表表示,土壤修复企业和相关专利数量迅速攀升,产业链不断延伸,绿色可持续修复、协同修复等渐成趋势,这些行业的变化和发展都预示着土壤修复产业成为新亮点。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徐卫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作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之一被提出。对于环境修复产业从业者来说,在振奋之余,也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内外动力驱动行业步入黄金期

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变革在加剧,这正是构成10年黄金机遇期的内生动力。市场重构的过程伴随的是优胜劣汰的产业升级

环境修复产业可谓双轮驱动,一方面是国内巨大的待修复市场,一方面是不断出台的政策。

“日益完善的标准与法规,牵引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建工修复公司总经理高艳丽表示,环境修复是政策驱动型产业,十年来立法进程不断加快,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性动力。

2016年可谓是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当年,一系列相关法规接连出台。而与立法加快并行的还有管理思路的转变。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首次明确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思路。

高艳丽认为,未来10年,围绕土壤保护的顶层设计将会形成。随着政策的逐渐清晰,由此带来的政府投入加码、社会认知觉醒以及外部资本输入等诸多积极因素,都构成了行业10年黄金发展机遇的外部动力。

而外部政策环境在巨大改善的同时,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变革也在加剧。在高艳丽看来,这正是构成10年黄金机遇期的内生动力。“市场重构的过程伴随的是优胜劣汰的产业升级,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据近年来土壤修复行业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增长的统计来看,修复企业和从业者呈持续爆发式增长。2014年,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约530家,这一数量在2016年攀升至1000余家。土壤修复市场原有格局逐渐被打破,新进入修复行业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正成为行业“新势力”。此外,另一个有力的证明是专利数量的增长。根据可查询到的数据,环境修复行业专利从2000年的3个增长至2016年近300个。

产业新生态下的跨界融合

在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修复产业链上下游、嫁接产业资源上多做文章,协同修复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成为主要趋势。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兼学校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主任胡清最近带领她的研究团队与IT公司合作,通过采集整合工商、卫星遥感、污染源、环评等各种数据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分析排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对天津渗坑的调查中,他们成功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出渗坑数量和体积。

“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正向传统技术和模式提出挑战。”胡清认为,未来环境修复市场的机会一定源自创新,具体表现为新技术和新管控的跨界融合。

胡清指出,目前国内对修复技术的研究缺乏实用性,重复性工作较多,在研发规格、投入和团队建设上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她坦言,在土壤修复领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仅有13种,而且都已在国外应用了30年。国内企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创新思维,在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修复产业链上下游、嫁接产业资源上多做文章。

高艳丽也认为,以咨询、设计、施工等各步骤单独承接项目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发展的需要,形成环境修复“新生态”就要从问题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主动为客户、为伙伴、为社会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以建工修复为例,近年来在北京、重庆、宁波、南京、南通、上海、天津以及武汉等地的项目中创新性地在同一场地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修复技术。

“技术创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价值。从建工修复近年来在不同项目上的应用来看,协同修复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同一场地提供了包含多种修复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是未来环境修复工程实施和管理中必然的趋势。”高艳丽说。

可持续修复技术日益受重视

昂贵的抽提技术持续减少,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制度控制持续上升,原位自然衰减监测技术、生物与物化修复技术已逐步占主导地位。

“未来10年,环境修复行业将会从平稳发展进入基于产业链延伸的跨越式发展,从单一修复目标向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目标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胡清表示,从30年国外环境修复经验来看,在经历全面修复、基于风险修复阶段之后,绿色可持续性修复已成为国际修复界目前最前沿的发展方向。

所谓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要求秉持绿色理念,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最佳的修复技术和方案。至于何种技术算是绿色修复技术,业界共识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将节能减碳及扩大回收植入修复技术的设计及执行,如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的再回收使用或者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

胡清介绍,可持续性修复的两大目标是减少二次影响和避免过度修复。主要的特点体现在:减少能源消耗及使用再生能源;减少材料消耗及废物产生;减轻二次污染物生成与保障修复工人安全健康;使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来选取和优化修复方案;全面考虑修复工程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地下水与土壤环境教研所副教授侯德义表示,在众多污染地块需要修复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的资源很有限,所以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都要优化资源配置,把资金用得最有效,把最需要挪移的风险去除掉。这是可持续修复的核心。

目前,这一理念正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在具体行动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广贺也发现一个现象,自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实施以来,昂贵的抽提技术持续减少,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制度控制持续上升,原位自然衰减监测技术、生物与物化修复技术已逐步占主导地位。


来源:固废观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