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深度 | 2022环保产业3大赛道发展趋势

分类:固废观察    发布时间:2022年4月3日 12:59    作者:固废观察公众号    文章来源:

今天这篇环保行业的赛道篇分析文章,核心聚焦了三大关注度较高的领域来做分析,分别为:土壤赛道、环境监测检测赛道、智慧环保赛道。


·前言·



今年1月,“青山产业评论”曾经发表过一篇《环保行业十大趋势2022版》,从宏观层面对环保产业最新的十大趋势进行了梳理和预测,其中有不少新颖的观点和见解,给人很大启发。


如今,这篇文章的姊妹篇——「赛道篇」也问世了。文章换了一个角度,从水、固、气、土、环境监测、智慧环保等细分领域,对环保产业的最新趋势进行了解读,更加接地气,也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考虑到文章块头较大,全文共有一万三千多字,消化起来有一些小困难。本文是介绍其中的
土壤赛道、环境监测检测赛道、智慧环保赛道。推荐各个细分赛道的读者都来读一读这个系列,相信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和启发。






01
土壤修复
万亿赛道,扬帆起航


1. 时隔 40 余年全国土壤普查再启动

关于土壤修复,今年有两个重要文件:
一是最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为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决定自 2022 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 质量家底,尤其聚焦于农用地土壤勘察。
二是今年 2 月 11 日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农村土壤污染问题摆在重要位置。《通知》明确了普查总体要求、对象与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经费保障和工作要求。
此二份文件都和土壤修复市场紧密相关,而其背后更为重要的战略考量则是粮食安全问题。
回顾历史,我国分别于 1958-1960、1979-1985 年开展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最近一次距今已 40 余年,土壤污染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全国土壤资源情况亟待更新。
“土十条”是“十条”系列政策的最后一部,市场期待已久。

2. 市场差异显著,放量仍需时日

土壤修复市场在地域上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这对每个区域土壤修复的基本盘造成很大差异,财政充足的省份干劲儿十足,财政匮乏的省份,动力不足。
二是不同地域,项目类型不同。
具体来讲土壤修复项目的分布有以下四个特点:
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2、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
3、农田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集中在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4、矿山治理项目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3. 商业模式是关键,调动市场参与来破局

在商业模式上,土壤污染修复涉及政府、居民、污染企业、开发商、修复 公司等五方,商业模式、付费方可能涉及各参与者。
但现阶段还是多以政府付费为主,尤其是随着房地产的降温,让本来为数不多的金主变得更加稀缺。
对于政府来说,接下来在土地出让和拍卖方面,大概率会优先考虑从毒地开始,调动社会资金来参与土壤修复,一举两得,卖地的同时顺便把环保干了。
就目前而言,土壤修复市场中商业模式较为清晰的是工业场地修复,这也和和其他几大细分环保领域非常相似,toB的市场有更为市场化的操作空间。
而矿山修复、耕地修复由于缺乏市场化的机制,目前来看不存在放量的可能,但随着我们第三次土壤普查结束,相信这块市场将迎来春天。
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先级,这个大家心里都清楚。

4. 群雄逐鹿,内卷空前

环保行业当下的现状,总体来看,经过十年的攻坚,第一轮大总攻基本结束,而土壤修复算是其中的为数不多被落下的领域。
所以现在的局面是,一群伺机拓新的老牌环保大佬和拼劲十足的基建狂魔全都跳了进来,热闹二字义不足以形容当下土壤修复领域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整个行业所经历的内卷也是空前的,几位做土壤修复的朋友曾提到过其中的乱象,这和之前水、气、固废三条赛道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但有经验的朋友都清楚,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冷静,其他几条赛道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尤其是水处理赛道踩过的坑和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土壤修复赛道的企业的去深度复盘和学习的。


02
环境监测/检测
持续洗牌,走向正轨

环境监测和检测放一起,是因为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监测和检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件事儿,测,只是在使用场景上有些区别。
去年和一位在苏州做环境检测的朋友交流,他从检测行业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对环保行业的观察和理解,这种来自于一线的现场的观察和思考其实很有价值,而他对行业理解也有别样的深刻。
其实我们的环保到底干的怎么样,哪边干得好哪边干得不好,他们比谁都最清楚。
因为在市场规模上和前面几条赛道有较大差距,同时又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限制属性,所以平时我们这二者讨论的并不多,除非监测造假又被逮到了,时不时的弄个大新闻。
但随着环保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整个行业对环境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企稳和趋于正规,所以我们慢慢也可以看到这两条赛道中上市的企业。
我们平时听到大气监测比较多,环境监测和检测领域中还包含地表水、VOCs、污染源、土壤以及工业污染等领域的业务。
在环保行业基本盘不断变好的大逻辑下,环境监测和检测行业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尤其是高端科学仪器在环境监测市场的应用也将会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市场。
整体来看,十四五期间,虽然此二者市场整体规模不大,但支撑三五家专注于环境领域监测和检测的上市公司是绰绰有余的。
这意味着,未来三五年,环境监测和检测行的会出现持续的洗牌,研发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将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在去年我和山少爷走访和调研中,我们也的确看到更多的环保企业在通过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能力去实现自身的内生和外生增长。
尤其是作为服务业属性的环保行业,管理能力在未来将会是环保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


03
智慧环保

大势已起,未来可期


我在上篇宏观篇的分析中也有谈到过智慧环保的趋势,准确来讲,智慧环保最近两年已经从趋势走向了现实,这个现实指的不是在线下上一套系统,弄个花架子给参观的领导汇报工作用。

智慧环保如今已经在促进环保产业的升级方面产生了实质性的作用,但仍然还处在早期阶段,市场空间巨大,路也很长。
而在三五年前,我们智慧环保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个鸡肋的存在。
去年和读者里几位做智慧环保的朋友交流这个话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逻辑是大家感受较为明显的。
也就是,环保大建设放慢脚步时,才是做细活儿智慧活儿的企业上台的时机。
而在之前,我们其实是在期待建设和精细化、智慧化同步推进,但过去十年环保行业的大发展,还是让这些朋友认清了现实。
粗活儿和细活儿一起干,不太现实。
在粗放增长期,如果你跑到大佬们面前告诉他们,我已经打通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大佬多半会认为你是喝多了。
而你大概率也会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而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大家开始关注精细化运营,关注降本增效。
而当下支撑智慧环保发展逻辑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企业内部需求的层面。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环保干到今天,单纯靠工程,靠设备的堆叠,已经没办法再往前发展,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中,有两个是非常关键的,一是传统工艺技术发展的停滞,我们很多技术已经几十年没有大进步了,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对新技术的使用是不正确不充分的。
所以在环保这件事儿上,我们突破的方向其实也很明确,一条传统的工艺路线,一条就是对智慧解决方案的嫁接和应用。
青山研究院会持续在智慧环保赛道开展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最及时和全面的赛道进展分析。


写在最后
保持乐观,准备打硬仗


前几天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女士发表过一篇文章,名为“环保市场还远未饱和”,包括首创环保集团董事、总经理李伏京先生最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巨头,表达这样的观点是要唱高调。
但坦率地讲,从过去十几年来看,这二位所代表的企业,还真不是爱唱高调的企业,在粗放发展、高增长的时代,也未曾看到过他们如此乐观。
那现在的乐观,其实更是一种理性的乐观,是一种基于高质量发展这个大逻辑的乐观。

正如经济发展的规律,先是“又快又好”,后是“又好又快”,两个阶段的情况不同,侧重也不同,前者重速度,后者重质量。

要说环保市场饱和也没问题,因为是粗放的饱和、是侧重速度的饱和,是着眼于当下,在这个意义上岂止是饱和,简直是过剩。

说环保市场远未饱和则更值得深思,因为是精耕细作的饱和,是侧重质量的饱和,在这个意义上,环保行业的各条赛道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这些年环保行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涌入了各色玩家,有坚守的也有观望的,有真正专业的也有混吃混喝的,有稳打稳扎的也有癫狂暴走的,但走到最后的一定是在高质量的方向深耕的玩家。

在这样的变革转型期,焦虑和犹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能做的唯有 拥抱未来,拥抱高质量发展。
来源 | 青山产业评论
作者 | 山少爷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