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未来水稻不“吸”镉了 耕地土壤修复市场万亿前景或落空?

分类:固废观察 > 土壤修复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8日 14:23    作者: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宣布近期在水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吸镉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就会干净。

镉大米是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典型代表。如果袁院士的突破性技术顺利落地并得以推广,餐桌安全将不再受到镉大米的威胁,有助于耕地安全利用目标更好的实现。大胆设想一下,如果随着育种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农作物的“污染物富集基因”被成功“敲掉”,耕地污染导致农作物污染物含量超标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有效管控了土壤污染对农产品的风险。同时,我国现有的耕地土壤修复技术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若上述技术在更多农作物和污染物上取得突破,现有耕地修复技术的应用将面临挑战,技术发展动力将减弱。

当然,对耕地修复技术前景悲观也为时尚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远期目标。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马中近期撰文谈到,现阶段污染耕地修复措施主要体现在风险管控的层面上,对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的作用较小。同样,农作物方面的技术突破虽然有希望解决土壤污染造成的农产品环境安全问题,却在改善土壤污染本身方面的作用较小。因此,长期来看,如能创新研发出“经济可行”的耕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特别是着重针对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技术,在未来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