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决胜之年不再局限只治“黑” 水环境治理有了新玩法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0年6月24日 10:00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2020年是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关键的一年,按照“水十条”的要求,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要控制在10%以内。随着近年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消除工作的加快推进,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待解决;
 
  同时,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和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农村黑臭水体大都为封闭式水域,自净能力较差且多数季节性变化明显,仍然是农村人居环境中的突出短板。根据我国制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农村黑臭水体要以打基础为重点,建立规章制度,完成排查,启动试点示范。
 
  为解决这一水污染治理问题,各地市都在大力推动黑臭河体以及流域治理的工程项目。
 
  资料显示,厦门开展了统筹推进城镇污水、农村农业污水和工业污水治理工作,同时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着眼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同时综合考虑近期环境需求和远期生态发展,持续推进截污控源、内源治理等水质提升工程。
 
  早在2018年5月和10月,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对厦门市黑臭水体整治进行专项督查及巡查,认定厦门市6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建成区无新增黑臭水体。
 
  除此之外,南宁也开展了相关的行动。根据2015年普查结果,南宁建成区有13条内河,共38个河段属于黑臭水体,2018年南宁转变治理思路,从“末端治理”和“只治水里”转向“全过程治理”和“水陆同治”,大幅度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于2019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这是因为黑臭水体的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等环境问题,决定着其治理必须按照流域、系统、统筹考虑,若是仅仅就水治水,很容易就会反弹。
 
  由此可见,采用“协调、统筹、强化”的系统化治理思路是正确的。但有专业人士经过调研发现,各地针对这样的重大项目,存在一个共性核心问题,即缺乏统筹高效协调的管理组织机制
 
  针对这一问题,有专业人士提出要以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与单元高效匹配和模块化搭建的方式,从而来实现黑臭河体以及流域治理“长制久清”。这就要求在项目整体设计过程当中,要将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河道治理、河道景观整合在一起,并进行科学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后海绵试点”时代,全流域系统化黑臭水治理要与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海绵城市建设对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作用;同时确定分流制、合流制区域,系统绘制排水系统“一张蓝图”,并分期进行建设实施。
 
  黑臭水体是一场持久战,在各方支持和推动下,对于黑臭水体这一水处理短板问题,离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距离已经不远了。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