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记录丨疫情之下,“城市美容师”的坚守

分类:固废观察    发布时间:2020年3月27日 23:20    作者:固废观察公众号    文章来源:固废观察公众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向医务人员那样万人瞩目,但他们在疫情中也是一群逆风前行的勇士,这就是每天在清扫整理我们生活环境的环卫工作者们。
国家住建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的在岗率超过了90%。除了道路清扫、转运、处理日常生活垃圾,从1月20号到3月21号,全国的环卫工人们还累计处理了超过18万吨的医疗废物。
近日,央视将镜头对准了那些疫情期间值守在平凡岗位上的环卫人,感受城市平稳运行的背后,环卫人付出的不为人知的艰辛。
凌晨4:30,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黑暗中这盏灯却亮了起来,这是环卫工人魏再春师傅的家。魏师傅两口子都是北京通州的环卫工人,凌晨4点多起床,洗漱完毕,58岁的卫师傅就率先出发了。“带上口罩”、“慢着点”这是他们之间习惯性的叮嘱。
虽然已是早春3月,但北京的昼夜温差很大,凌晨5点气温还接近0℃。此时的街道还是寂静一片,魏师傅骑着电动车在冷风中穿梭了20多分钟,来到了他工作的固废清运中心。
凌晨5:30,工人师傅们在早会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消毒防护”是这段日子以来早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短暂的早会一结束,师傅们分头忙活起来,为了避开城市的早高峰,这些环卫师傅们数十年如一日都是不到6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魏再春师傅是一位固废清运工,他每天需要清运一条街18条胡同的垃圾,佩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骑上电动三轮车,带着4个空桶,魏师傅出发了。
每到一个站点魏再春先从车上拖下空桶,把已经装满的垃圾桶推上车,然后仔细清理干净垃圾桶周围的地面。疫情发生以来,除了清运这些垃圾。魏师傅还要把每一个垃圾桶都进行消毒。
在清晨的冷风中忙碌了一会儿,魏师傅开始微微出汗,佩戴的防护眼镜上蒙上了一层水雾。
他专门负责清运的是这些装有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里面大部分是生活垃圾。不一会儿,车上的4个垃圾桶都装满了。
魏师傅把这些垃圾运到垃圾压缩站倒掉。然后回到清运中心,车上的垃圾桶也要清洗干净,并仔细消毒。
带4个空桶出去,又带4个空桶回来,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天色亮起来,很多人这时候才刚刚起床,可魏师傅已经完成了这一天的第1趟清运。顾不上休息,魏师傅就又骑着三轮电动车出发了,数十年如一日,他都是这样起早贪黑,趁着城市的早高峰还没有来临,抢时间把垃圾清运干净。当大家早上出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条清洁整齐的街道。
早上7:30,魏师傅再一次载着空桶回到清运中心,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两个多小时,这次返回他才匆匆回去吃上口早饭。“我们是先干活,把活干完了再吃饭,都习惯了。”魏师傅这样说。
吃过早餐,魏再春再次投入到工作中,他遇到了正在巡查的董树东。
董树东是魏再春所在清运中心的负责人,管理着北京通州区8个街道办和乡镇的所有公厕和部分垃圾站点,总数近300个。他介绍说,公厕巡检有四个步骤:一看二闻三问四摸,来保证检查公厕卫生是否打扫到位,各种设备是否完好。
疫情期间,董树东的检查比平时更加严苛,边边角角,犄角旮旯,他都不会放过。室内的物品,顶部、侧面都要检查有没有灰尘。董树东每天至少要巡查50个厕所和垃圾站点,一天下来要奔波50公里,每一个公共厕所的位置他都烂熟于心。
10多年前,董树东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时,得知被安置分配到环卫系统,他一度觉得这个工作不体面,但10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跑下来,董树东却越来越感觉到,他的一份努力换来的是更美的城市。“当时分到这儿确实有些想法”董树东说,“以前又脏又累又辛苦,但是通过厕所革命,我们的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工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下午3:30,魏再春开着三轮车来到清运范围内最窄的一条胡同。这个胡同不到三米宽,路边还停放着很多私家车,有些地方还堆放着沙发、椅子等杂物,这让原本就不宽敞的胡同变得更加拥挤。
每次开着电动三轮车进入胡同清运垃圾,魏师傅都格外小心。在这个胡同中,魏师傅最少要5个来回,经过十来趟。“胡同中的小孩、人家牵的小狗什么的都需要注意。”魏师傅说。
在狭窄的胡同内绕过几道弯,魏师傅终于来到了胡同深处的垃圾站点。正准备干活,胡同里的一个住户骑着小三轮过来了,魏师傅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连忙把车挪开。一般遇到类似的情况,魏师傅都是主动挪车避让,生怕给大伙添了堵。
“我们装车的时候,可能有人就说两句。说两句就说两句,反正这种人也少。”魏师傅这样说。
这个站点虽然在胡同深处,但魏师傅也是丝毫不敢马虎,生怕更换垃圾桶不及时,居民倒垃圾不方便。每个装满的垃圾桶重量在70~100斤上下位,师傅每天的工作需要数十次,将这样沉重的垃圾桶推上三轮车,再从车上卸下来。
每天上午,魏师傅干起来还不是很吃力,但是到了下午,随着工作量的不断累计,58岁的魏师傅推起桶来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推不上去的时候,就只能在车上往上拽,就这样连推带拽,一天下来,魏师傅需要重复100多次这样的工作。
太阳渐渐西下,魏师傅一天的工作才刚刚接近尾声。从早上5点出门到下午5点,12个小时过去了。除了早饭和午饭时间,魏师傅几乎一直都在不停的清运垃圾。“累了,就再坚持坚持,我们今儿一天就过去了。”魏师傅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魏师傅又骑车来到了垃圾压缩站,他的妻子杨大姐在这里负责运营垃圾压缩设备,魏师傅来接杨大姐一起回家。
面对妻子的询问,魏再春回答:“今天东西不多,不累。”即使白天再苦再疲惫,面对家人,魏师傅从来都没喊过一声累。
杨大姐每周有一半的时间需要上夜班,垃圾站里有一间休息室,每到杨大姐上夜班时,魏师傅就会来垃圾站陪她。今天赶上杨大姐不用上夜班,老两口可以一块回家了。
魏师傅和杨大姐的老家在河北邢台,10多年前夫妻二人选择来北京打拼。
家里做饭的阳台,只能容下一个人,但老两口非常知足,这个房子是亲戚借给他们的,省去了不少租房子的费用。杨大姐在阳台上忙活了一会儿,一顿简单的晚饭做好了。
由于疫情的原因,魏师傅两口子春节都没有回邢台老家,他们俩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在这12年,就回过一趟家,一般到春节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都会更重。”魏师傅说,“尤其是今年,赶上疫情,我们更要冲在第一线。”
吃过晚饭,夫妻俩给孩子们打去视频电话。电话那头两个孩子一个劲嘱咐父母做好防护,杨大姐让他们都放心。魏师傅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老家邢台,因为春节没回家。儿子一家曾春节来北京探望他们,可女儿已经大半年都没见了。
魏师傅对现在的工作很知足:“现在经济条件好点,工资高点,收入也多一些,现在我干这个活都已经习惯了,准备一直干到退休,现在我们每天都是高高兴兴。”
疫情期间不只是清洁人员,垃圾焚烧中心也比平时更忙碌。下午5点正是很多人下班的时间,95后的伊童鑫却准备上班。伊童鑫去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作,这里处理北京市朝阳区约2/3的生活垃圾,因为每天24小时都有垃圾清运车源源不断的开来,所以这里全天不间断的处理垃圾。
伊童鑫今天要上中班,要从下午5点工作到凌晨1点,“上班的话是从5点上到凌晨1点,” 伊童鑫说,“然后这期间可能要熬夜,所以下午我会补一个午觉,从1点睡到4点。”
伊童鑫工作的场所是抓吊控制室,控制室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池,有效容积约3.5万立方米,相当于18个标准游泳池。各种生活垃圾被清运车送到这里,疫情期间,每一辆清运车一入园,工作人员就会对其进行消杀作业。卸料过程中消毒车不停的在整个平台消杀,卸料完毕后,空车还要进行消杀,以确保安全。经过消杀的清运车才会将垃圾倒入垃圾池,整个垃圾池分为卸料区和发酵区两部分。垃圾进入卸料区后,要经过5~7天的发酵才可以用于发电。
伊童鑫是垃圾吊控制工程师,他的任务就是控制巨大的垃圾抓斗,将新入池的垃圾投入卸料区,再将发酵好的垃圾投入焚烧炉用于垃圾发电。
这个巨大的抓斗,能抓起重达8吨的垃圾,从抓吊控制室到垃圾池最深处有30米,伊童鑫必须精准的操纵,控制垃圾的抓起、投放。他要全神贯注盯着这些刚刚投进来的垃圾,一盯就是几个小时,。
“工作久了眼睛会疲劳,而且抓走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的盯着他” 伊童鑫说,“而且它在30米外,看起来就是眼睛会累的,白天还好一些,晚夜班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明显。”
疫情期间,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垃圾进入垃圾池,这就需要一刻不停的处理这些垃圾。像今天这样,在工位上一坐就是8个小时,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伊童鑫说:晚上的话没有休息时间,我们从5点接班到凌晨1点,就要在这一直坐着,久了之后就是腰酸背痛,而且经常低头,脖子会僵硬。这时会自己按一按放松,然后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但是也不能活动太久,因为我们的工作量在这。
伊童鑫大学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同学们在各行各业就业的都有,但他却选择了垃圾发电。伊童鑫说服了家人,独自来到北京进入了垃圾焚烧中心工作。
伊童鑫说:现在提倡垃圾分类,而且我们垃圾发电对环保也是很好的,未来的打算,我还会一直从事这个行业。
垃圾不停运,这里就一刻不停工。深夜一点,就在伊童鑫即将下班的时候,在这栋楼2楼的中控室里,王永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王永是这里的运行工程师,负责控制垃圾焚烧炉管理、汽轮机、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王永今天是夜班,从凌晨1点到早上8点,他要时刻盯着电脑屏幕,根据焚烧炉的最新情况随时调整设备,保证烟气指标合格。
王勇说:凌晨5点到6点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人的精神状态是最差的,反应也是最迟缓的。正好我们每个班次要求班次巡检两次,这个时间段也到我们巡检的时间了,我们基本上这个时间段就出去巡检主要设备,也把精神状态调整一下。
深夜困意袭来,王永起身活动一下到设备间巡检,一旦发现设备隐患,他就要马上联系维修人员,避免影响焚烧炉正常运行。
王永家在北京密云离这里有80多公里远,疫情发生以来,因为超过1/3的同事不能及时返回北京,中控室的值班人员由33人减少到19人,王勇的工作量比平时大了很多。
王永说:以前我们是5班三倒,工作是每天工作8小时,由于春节期间疫情严重,我们好多同事都回老家了,无法正常返京,所以我们临时人员比较紧张,临时决定把工作时间延长到12个小时。
天天上班,然后一直连续20多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工作12个小时!而且是白班夜班交替,熬夜通宵成为家常便饭。
下班后,疲惫不堪的王永只能就近在单位的宿舍里休息,没法再开车回家。王永说:“我20多天没有回家,但是我的家人还是对我比较支持的,没有任何怨言!”
焚烧中心运营部副经理王勇说:焚烧中心留守员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克服生产人员不足带来的种种困难,奋战在生产一线,确保了焚烧中心在疫情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疫情期间,这里不仅需要处理每天上千吨的生活垃圾,还需要处理涉区的生活垃圾。
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主任皮猛说:涉疫的生活垃圾进场以后,我们要有特殊的应急对待方法,无论从我们人员的防护措施上、等级上要更加严密,我们从卸料前,到卸料中、卸料后,都要有严密的消杀措施,这样实际上使我们的工作程序就更加繁琐了,包括对于设施的消杀和对人员的防护。
从凌晨4点路灯下的小胡同到午夜时分依旧忙碌的垃圾焚烧中心,我们的记者真实记录了环卫工作者们的艰辛。
为了大街小巷的整洁,为了城市生活的平稳有序运行,环卫工作者甘于平凡、不怕吃苦,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城市。他们在疫情中逆风前行,不仅是城市的美容师,更是抗击疫情最前沿的一线奋斗者。
百姓生活的平安都离不开这些默默为之付出的劳动者,我们衷心的向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道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来源 | 央视网 整理 | 环卫科技网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