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建设、经济要发展,难免就会有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渣土车在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很容易引起灰尘烟土,所造成的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扬尘的危害在于,其将成为悬浮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对此,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曾表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工业、燃煤和扬尘等来源的占比远远超过50%。尤其是建筑工地和道路等的扬尘污染,成了很多城市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突出短板。
为了攻坚扬尘污染治理,很多地方响应号召,纷纷出台了专门的防治方案、法规等进行管控,具体有哪些呢?

以前的扬尘治理存在一个“软肋”,缺乏法律的刚性约束,对扬尘污染惩戒乏力。现如今立法先行,全国各地方对产生散尘的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等环节做好防尘措施,确保扬尘治理实行全地域、全时段、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施工工地要做到“六个100%”,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这就表明,想要做好扬尘污染的治理,不仅仅是洒水那么简单,更是一个车、路面和场地设施等多方位管控的过程。
施工现场四周要进行围挡封闭,做到坚固、平稳、整洁,在工地围墙围挡顶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两旁、扬尘作业场区及建筑物外立面设置喷淋降尘设施,过程中多需要的物料也需要进行密闭存放或覆盖等处理。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还要安装监控监测设施配备,对PM2.5、PM10等的浓度、洒水次数等进行监测。
运输土石方、散装物料、建筑垃圾等车辆的防尘也是治理扬尘污染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这些车辆要实行密闭运输,同时施工现场出入口也会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安排人员负责车辆冲洗,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扬尘。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道路的防尘措施。在这一方面上,各个地方的防尘方案均要求,施工现场出入口及现场内主要道路应进行混凝土硬化或铺设钢板,对路面及时进行清洁、道路两侧及空地进行绿化也能有效的降低烟尘的产生。
随着近年来扬尘治理要求越来越高,多方位的抑尘措施几乎是各施工工地的标配,为了达到效率高的治理效果,很多地方也使用科技手段加持,雾炮、鹰眼、无人机、云平台、冰雾盘、环场微雾等一齐上阵,力求从根本上杜绝“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问题。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