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广州多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民众观念悄然改变(组图)

分类:行业热点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7年7月10日 11:17    作者: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文章来源:

以前说要垃圾分类村民先提条件 如今自觉维护环境还会互相监督

今年3月,广州市印发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统一部署,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7个区已经在江高镇大田村、九龙镇山龙村、赤坭镇锦山村等20条村启动了试点工作。

农村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与城市有什么不同?几个月过去,试点工作的成效如何?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几个试点村,发现这些地方已经变得干净整洁美如画。为了能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各村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将垃圾分类明确写入了村规民约,有的聘请村民当卫生监督员为”美丽乡村“把关,有的则让村民和来穗人员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慢慢地,村民的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在增城区,以前村干部宣传垃圾分类时,村民先提“附加条件”,如今不仅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还互相监督;在番禺区,以前村民吃早餐乱扔垃圾,如今这种现象很少发生了。

增城区 聘请退休村干部当垃圾分类指导员

增城区派潭镇邓路吓村是本次广州市2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之一。7月7日上午,新快报记者走访邓路吓村,看到全村整体十分整洁。村活动中心前的多口鱼塘,在进行了美丽乡村相关项目建设后,增加了护栏及周边的硬底化道路。在鱼塘边上还栽种了一排排柳树,夏风吹动柳絮,加上鱼塘泛起的波粼,整个村庄美得宛如一幅画卷。

“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新快报记者在村中不时看到宣传标语。在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处,记者看到一个全封闭的垃圾箱。垃圾箱上分有“干”垃圾和“湿”垃圾的投放口,投放口处贴有“干湿”垃圾分类的图示。相比于其他敞口的垃圾桶,该设有“推拉门”的垃圾桶可起到减少蚊虫的作用。记者了解到,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的邓路吓村共有17个这样的垃圾收集点,还有30多个能实现“干湿”垃圾分开投放的果皮箱,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新快报记者在该村采访期间,偶遇拿着两个垃圾桶前来倒垃圾的村民杨姨。杨姨手中的红色垃圾桶贴着“干垃圾专用”标签、蓝色垃圾桶则贴着“湿垃圾专用”标签。杨姨告诉记者,这是村委会统一为每家每户配置的分类垃圾桶,村民基本上都能按照“干湿”分类,自觉到固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倒垃圾。“这让村里的环境更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村民”。

其实,邓路吓村在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时也曾遇到困难。该村党支部书记林镜清告诉新快报记者,村里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试行垃圾分类,持续一年后因镇上暂无厨余垃圾的终端处理条件而搁置。不过派潭镇市政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镇上已经建有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点,在试点工作开展后,将对接邓路吓村的餐厨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将被生产成肥料”。

谈及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适应过程,林镜清可谓感触良多。他说,刚开始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时,屡屡会被反问:“村里的路到处破破烂烂,为什么不先把路修好?”近年来,通过建设美丽乡村项目,村里的道路基本上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再向村民宣传时,他们已再无"附加条件"可提。”林镜清笑着说。

在邓路吓村生活了70多年的林伯告诉新快报记者,四五年来,村里的环境好了一倍都不止,“而且一年比一年好”。不少在增城市区有房的人,也会在村里租一间房,周末过来度假。

“环境造就人。”林镜清称,村里的整体环境改善后,村民变得自觉,“(看到)这么干净的村道,村民都不好意思在上面乱扔垃圾了”。在村里晒花生的村民或进村卖菜的菜农,也自觉把垃圾清走,村民之间还会相互监督。“此次作为试点,我们有经验,也有信心。”林镜清告诉新快报记者,除了通过宣传单和村内广播加大宣传力度外,他们还请村里的退休村干部当垃圾分类指导员,每人每月补贴300多元,“对一些新回迁的村民等予以指导”。

从化区 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还设光荣榜

在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的垃圾分类文化长廊里,新快报记者看到一份《莲麻村村规民约》,这份村规对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有着具体规定。其中规定,“实行包干到户责任,村民负责做好各户房前屋后"三包"工作,杜绝脏、乱、差现象,做到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柴草不乱放,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除了自觉搞好家居卫生,农户还“必须自觉维护道路、水利设施的贯通,不得将垃圾、农药瓶和田埂草倒入道路、河流、水渠、湖泊或水塘中,一律堆放在指定地点”。在文化长廊上,新设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光荣榜”,负责村里卫生的村干部路国忠说,村里每月都会评出“生活垃圾分类星”、“垃圾分类宣传星”和“环境友好户”。

目前,莲麻村的垃圾分类已实行“网格化”管理,全村分成了11个垃圾分类包干区,每个包干区确定了一位村干部为责任人,分别安排了一两名保洁员。“清洁工每天收集两次垃圾。”路国忠说,村里不仅为村民派发了家庭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还配备了8辆分类垃圾运输小车统一收运,每天上午和下午,环卫工人开车载着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收运垃圾。收回的“其他垃圾”由镇里转往垃圾中转处理中心,“厨余垃圾”则被运至集中沤肥点进行生化技术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在绿意盎然的莲麻河绿道旁边,有一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对面还有一间板房,被隔成有害垃圾收集点和可回收物收集点。农村的有害垃圾与城市大不相同,多为农药瓶和喷雾器等。“此前村里组织清洁工在果园、田间和路边收回了不少农药瓶。”路国忠说,可回收的垃圾分成金属类、纸类、玻璃类、塑胶类和织物类,交由回收单位进行再利用,至于有害垃圾则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

随着“莲麻小镇”游客逐渐增多,莲麻村的环卫工人也增至十余人。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环卫工都是村民,部分人每天上班4小时,月收入约为1000元;另一部分人每天上班8小时,主要负责景区及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月收入约为2000元。“遇到大型活动,村里都要临时增加清洁人员。”路国忠说。

前不久,从化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确保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从化区将在各村(居)配备相应的环卫保洁员,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指导村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将建立符合各村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技术模式,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点,构建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

番禺区甘棠村内的垃圾收集点摆放着各类不同的垃圾桶。

番禺区甘棠村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从化区莲麻村中的可回收物收集点和有害垃圾收集点。

番禺区 聘村民做监督员邀请外来人员参与

每天上午8时,51岁的村民陈艳容就出现在番禺区东环街甘棠村的大街小巷里,边走边检查卫生情况。走过菜摊子,提醒档主把刚丢在地上的菜叶打扫打扫,看到垃圾即刻通知保洁人员过来清扫。自2015年7月,甘棠村除增加环卫工人进行日常保洁外,还聘请陈艳容和另一位村民担任卫生监督员,协助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

新快报记者在面积仅0.45平方公里的甘棠村看到,街巷干净、整洁,保洁员拿着扫把,发现有垃圾随时清扫。据介绍,该村将卫生保洁外包出去,共有19名环卫工人,分为两批人,一批人进行早晚清扫,每日收2次垃圾;另一批人进行全路面保洁,每日12小时随时随地保洁。

“环境改善了很多,以前大家吃早餐时随手扔垃圾,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了。我们还提醒商铺做好清理,及时把早餐垃圾清扫干净。现在我学会用微信,发现问题就拍照传给环卫工人,他们马上就来处理了。”陈艳容说。据介绍,甘棠村每日产生垃圾四五吨,主要为餐厨垃圾等生活垃圾,收运人员每日定点清理。

2016年,甘棠村前的一处污水塘被改造为30亩古色古香的生态文化公园,原来恶臭无比的污水塘变成了储水景观莲花池。2017年,甘棠村被评为广州市“美丽乡村”。

据介绍,甘棠村目前有户籍村民1000多人,而外来人员则近5000人,搞好环境卫生离不开外来人员的参与。村干部苏庆全告诉新快报记者,垃圾分类是一件全民参与的好事,甘棠村也正在努力推进中。目前,村内已建好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垃圾压缩站,很快将启用。目前全村有4个垃圾定点收运点,但仅有两个点放置了垃圾分类桶,下一步将全部更换为垃圾分类桶。

“最近我们举办了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上一次有100多人参加,很多村民拿来了旧衣物、废电池、废钢管进行回收,很踊跃。”苏庆全告诉新快报记者,村里通过开展投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分类拼图小游戏等方式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引导村民将闲置物品拿到指定地点,换取小礼品。

苏庆全称,在农村推进垃圾分类,最大的难处是大家的意识问题,要慢慢让村民及来穗人员接受垃圾分类,共同养成这种习惯。“我们和街道分类办计划从学生入手,与附近几所小学联合起来,由小孩带动大人进行宣传,再结合入户宣传等,慢慢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还打算在我们一处集体物业招商和公寓入住后,要求他们从源头分类。”苏庆全说。

“现在垃圾处理费从以前的81元/吨上涨到84元/吨,垃圾处理费越来越高。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后,这部分费用也会相应减少,对村民来说是好事。”苏庆全说。

白云区

绿化垃圾经粉碎制成肥料就地消化

白云区人和镇黄榜岭村是广州市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单位之一,从2015年底正式启动建设,有望打造成集观光、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游玩小站。

这样的农村,垃圾分类是什么样子?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黄榜岭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桶等配套已不断完善。由于村内总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不少游客来此游玩,其中少数人贪图方便乱丢垃圾。对于这种情况,村镇两级部门增加保洁力量,对村内道路清洗、乱停放集中整治,优化村内环境。为应对节假日高峰客流,村内还设置高峰巡查队伍,对各种环境卫生问题,一经发现,及时落实整改。

黄榜岭村村民何婆婆自豪地告诉新快报记者,黄榜岭村位于流溪湾农业观光示范园的中心区域,同时是机场高速蚌湖出入口的必经之处,北二环转机场高速的出入口也位于该村村口,“交通这么方便,周末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游人增加之后,由此产生的垃圾如何消化呢?据介绍,黄榜岭村的垃圾收运模式主要是由村保洁人员上门收集,再由镇里将垃圾清运至垃圾厂进行处理。目前,黄榜岭村的二次分拣场、分拣房初步建成,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走入良性轨道。

两年前,白云区就为镇街一级统一购置绿化树枝粉碎机,将区内产生的绿化垃圾粉碎发酵后作为肥料使用。这些粉碎机正式投入使用后实现市政绿化管养产生的垃圾能日产日清,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80%以上,所以,增加的垃圾基本上可以就地消化。正是由于黄榜岭村基础较好,今年人和镇将该村作为广州市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进行建设。该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村委会班子划分责任,真正做到责任到人。目前,村委会已经将垃圾分类纳入本村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严格要求。

在从化区莲麻村的有害垃圾收集点,整齐摆放着农药瓶等有害垃圾。

从化区莲麻村的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室颇具特色。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将纳入美丽乡村考评

今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实施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是广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试点到部分推广,再到全面铺开的关键一年,广州将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美丽乡村等相关考评体系进行督查考核。

6月27日,广州市举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性质等情况,从抓好宣传发动和教育培训、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立环卫保洁人员队伍、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五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制订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垃圾分类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障必要的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通过财政补助、社会帮扶、村镇自筹、村民适当缴费等方式筹集运行管理资金,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为全省、全国创造经验。

据介绍,下一步,广州将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美丽乡村等相关考评体系进行督查考核,对工作推进快、质量高、运行好的区、镇街、村居给予通报表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按时反馈整改情况;对重视不够、整改不力、推进不力的给予通报和曝光。

同时,广州各区也将制定区、街镇、村三级考核制度,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列入各村居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分级督查制度,并建立村级长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促进村民自律。

下一阶段,广州将组织相关区域的各层面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通过发放倡议书、指导手册、宣传海报等方式,结合区域和村民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发动村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村民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等可循环利用的购物用具,减少流通和使用等环节产生的垃圾量。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谢源源 朱清海 罗汉章 实习生 石荞 通讯员 刘镇 伍穗萍

摄影: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谢源源

制图:廖木兴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