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给水环境治理开药方!苏创环境“双核”触达需求端

分类:环联生态 > 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4日 9:04    作者:筱阳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图为2019年中原环保展 苏创环境展台实景
 
  一边是水处理市场规模持续放大,仅黑臭水体治理市场就是一块近7000亿元规模的“大蛋糕”,另一边则是部分水环境治理企业处于粗放发展状态,装备制造端陷入高毛利、低净利怪圈。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呢?
 
  创业15年来,苏州市苏创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苏创环境”)紧扣水环境治理行业“痛点”,致力于提供水环境治理一体化设备成套技术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综合服务,在为水处理行业不断提升协同效率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了多项原创性水环境装备技术、逾百项水环境治理工程。
 
  从痛点出发勇闯市场
 
  “在精益化渐成水环境治理主流的当下,高成本、低复购率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行业发展。”作为国内水处理行业的前沿力量,苏创环境相关企业负责人面临的挑战有着非同一般的焦虑。
 
  水环境治理行业“痛点”很多,对于需求端而言,大家普遍关心流域综合整治方案能否“所见即所得”,关心治理价格,关心时间成本。而对于水处理企业而言,问题同样明显。首先是如何满足不同流域治理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其次则是供求端如何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重塑“水清岸绿”。
 
  “这也正是自创立以来,苏创环境的出发点。”但在公司创立之初,技术和人才均极为匮乏,想走“技术立企”之路的难度可想而知。审时度势,苏创环境选择了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苏创环境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河海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高效及研究机构进行长期深度合作。

  图为苏创环境市场营销部副部长 朱伟伟(左)与本网记者合影
 
  通过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苏创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前述“智库”也已成为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助力。以研发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善水环境为目标,近年来,苏创环境先后拥有了超磁分离水体净化一体化装备、磁沉淀水体净化一体化装备、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装备等治水“硬核”。
 
  不过,善于钻研的苏创环境并不满足现状。随着国内市场不断成熟,苏创环境意识到水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愈做愈大,用户需要的不再只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一个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溢流生活污水应急处理、黑臭水体应急治理等领域,迄今苏创环境再提供水环境综合解决方案之际,也同步定制出多样化工程建设服务。
 
  打造升级版“破局者”
 
  仅就水处理行业来看,不管处在水处理生态中的哪个环节,每天都要面临多重选择。尤其面临全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复杂的局面,更多的企业是在观望,但是在水体净化技术装备领域,苏创环境旗下“双核”:磁分离与曝气生物滤池水体净化工艺凭借出众的品质,为行业带来了福音。
 
  诚如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首先通过截留设施的格栅拦截较大的垃圾和污物,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在初步降低污水中的无机颗粒物质含量后,通过加磁混合反应和磁分离系统以期同步实现快速去除水中SS、降低水中TP和不溶性COD含量,直至出水经过后端处理向外排放。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参考下图:

 

  再如曝气生物滤池净化工艺则是基于物理吸附截留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水体中SS、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曝气生物滤池可分为上向流和下向流滤池,除污水在滤池中的流向不同外,其池型结构基本相同。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形式与普通快滤池类似,其主体由滤池池体、滤料层、承托层、布水系统、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出水系统、管道和自控系统组成。
 
  另据反复实验数据,经由曝气生物滤池净化工艺处理污水后,出水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或类地表Ⅳ类水标准且处理效果稳定,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而在这背后,凝聚的是一系列核心“智造”成效。公开资料显示,该技术容积负荷为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4—10倍。同时,曝气生物滤池净化工艺的池容和占地面积只是常规二级处理1/10—1/5的同时,在处理单位污水的电耗运营费用方面也较常规处理低了1/5。


 

  不仅如此,面对水环境监管愈发精细严苛的大背景,苏创环境未来将利用水环境一体化装备技术核心能力,实现制造端、需求端、营销端有机融合。而更大的目标则是继续基于自身深耕行业的技术、数据积累和客户资源优势,实现从技术到生态,从水处理装备制造到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的升级,提供更多治水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治水效率和行业产能利用效率。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