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18元/吨中标后续:绍兴垃圾焚烧项目的运营情况

分类:产业市场 > 招标投标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9日 9:17    作者:何茹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3年前的2015年12月18日,绍兴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内最低的18元/吨的垃圾处理服务费中标,在业内引起热议。(详情请点击:绍兴垃圾焚烧项目热电联产就该18元? 业界吐槽“无底线”)

那么,这个当年饱受关注的项目究竟怎么样了呢?

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并向社会公示

据悉,绍兴项目在垃圾焚烧工艺上采用了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德国马丁SITY2000型逆推式炉排炉和全自动燃烧控制系统(ACC),可以确保垃圾焚烧效果较好、垃圾焚烧较为彻底、热酌减率控制在3%以内(国家现行标准是≤5%),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1543368115790269.png

烟气处理采用的是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的方式。在飞灰处理上采取的是飞灰螯合固化后填埋的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上采用的是预处理+USAB+硝化/反硝化+两级反渗透(STRO)的技术,处理后的清液全部进入循环水二次利用,浓液回喷至炉膛,可以完全实现零排放。

1543368154151826.png

“为让地方政府和周边居民放心,绍兴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在生产线投产运行的同时,就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装、树、联’要求,聘请第三方机构监测,将污染物排放的在线实测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接受实时监督。”绍兴市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凯介绍道。

园林式工厂初具雏形已向社会开放

绍兴项目位于绍兴市滨海工业园区,占地450亩,投资概算12.56亿元,实际投资金额12.5亿元。三峰环境集团旗下绍兴市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短短18个月的时间即建成一座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1543368205653885.png

今年7月1日,绍兴项目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游客看到工厂技术先进、装备优良,厂房到处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空气中没有任何异味,完全是一座园林式的现代化工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热电联产模式受到各界肯定

作为中国垃圾发电行业领军企业、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2018中国环境企业50强之一,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参与了绍兴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行。20多年来,三峰环境专业致力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EPC总承包、核心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服务,有着良好的业绩和口碑。

在该项目投标前,三峰环境已对绍兴市的区位、经济、人口、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对投标方案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和精确的测算。

1543368244857817.png

绍兴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选址于绍兴市柯桥区滨海工业园区,项目既解决了绍兴市越城区和柯桥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难题,又将项目产生的热能通过蒸汽供热的方式与滨海工业园区印染集中区的产业链实现有效对接,尽可能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实现“一石两鸟”的效应。为当地政府整合印染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更有意义的是,该项目还把提升热能利用效率的收益转化为替绍兴市财政减负的举措,从另外一个层面为绍兴市其它民生工程的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绍兴项目垃圾处理的设计能力为2250吨/天,目前试运行阶段的垃圾处理量就已经达到2300吨/天。绍兴市生活垃圾的质量较好,平均热值达7000kJ/kg以上,经测算平均入炉吨垃圾发电量达到470千瓦时左右。垃圾焚烧以纯发电的热能利用方式,其热效率大约在25%,而采取热电联供方式可以将热能利用效率提高到60%左右。按照18元/吨的垃圾处置费,在目前纯发电的工况下,该项目已实现盈利,各项环保排放指标均能确保严格达标。待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热电联供后,效益还会更好。

“绍兴项目投产试运行后,我们可以说是很放心了,这个项目18元/吨垃圾处理服务费,虽然价格低,但绩效非常好,可以说是个价廉物美的好PPP项目。”绍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何茂泉主任如是评价该项目。

2018(第十二届)固废战略论坛将以“集约循环、突破变局”为主题,探寻固废行业的三大风险和三大机遇,合力预判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届时,论坛将聚焦垃圾焚烧、垃圾分类、环卫、危险废物等固废热点领域,邀请固废龙头企业决策者、专家学者、研究机构、行业媒体及固废领域关注者,共同预判固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等你来!

欢迎报名咨询田咏梅(女士) 手机:15101134489 电话:010-88480406

相关新闻:

多图美呆!三峰环境旗下16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美图

三峰环境“赶晚集”闯A股 拓展环保产业链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